文明先行|四问解读《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2020-05-22 09:21:54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人民网兰州5月22日(邵兰)《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将于2020年6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包含哪些主要内容?重点考虑了哪些方面?5月2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对公众较为关注的问题予以解答。

《条例》涉及哪些方面?

甘肃省文明办主任罗凤存表示,近年来,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此次制定出台《条例》,是深化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推进社会文明法治的内在要求。《条例》包括总则、行为规范、倡导鼓励、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六章五十条。《条例》从“行为规范”对文明行为作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倡导鼓励”明确了“倡导什么”“鼓励什么”;同时,还进一步将《条例》与相关法律、法规紧密衔接,明确了处罚措施。

《条例》产生什么影响?

兰州市文明办主任崔峰巍表示,《条例》出台后给不文明者设立了一道规则边界,也是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法律武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文明祭扫、违反交通规则等一切不文明行为都将无处遁形。同时,奖惩分明既有利于鼓励市民向善向好,又有利于惩戒各种不文明行为,减少社会治理成本,是常态化文明建设的一个法规保障,也是广大市民的期盼。

《条例》落实由谁监督?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锡明介绍,《条例》的贯彻落实,人人有责,人人都可以监督。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作为法规起草的参与单位,不仅参与立法,更要推动执法,发挥好人大监督的作用。《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的促进工作。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宣传等事宜。第八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共同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和践行。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文明行为,传播文明理念,监督不文明行为,营造全社会促进文明行为的良好氛围。公民应当支持和积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或者举报、投诉。

《条例》吸纳哪些内容?

据介绍,《条例》所涉及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已被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但为了进一步加大约束力度,在《条例》中继续纳入。

今年2月27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省文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文明餐桌行动的通知》,对全面使用“公筷公勺公夹”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并联合发布《“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此次,《条例》第三十条“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中,补充了文明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取餐,推行分餐制的规定。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庆邦表示,“文明餐桌”是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更是提升甘肃省餐饮业质量水平、打造“食安甘肃”品牌的有力抓手。《条例》以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文明就餐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紧密结合日常监管,坚持不懈抓细抓实,营造社会广泛关注、群众积极参与、人人获益其中的文明用餐良好氛围。

(责编:周婉婷、焦隆)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