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养老院成为新冠疫情重灾区:长寿时代如何分配医疗资源

2020-05-28 05:00:52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第一财经

  长寿时代面临医养瓶颈 鼓励社会力量进军养老产业

  作者: 郭晋晖

  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加,我国正在快步迈入长寿时代,加大养老医疗资源的供给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委员代表及民主党派工商联纷纷就养老问题建言献策,鼓励社会力量进军养老产业是一大热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养老产业纳入了扩大内需战略的范畴,提出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发展养老、托幼服务等,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凸显了养老产业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居家或是机构养老都面临看病难的问题。全国工商联提交的《关于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养老产业升级发展,完善提升医养照护服务水平。

  养老产业需引入多元化投资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每十年人均寿命就会延长2~3岁,长寿时代里衰老、疾病、慢病都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医疗支出是老年人和社会的一大挑战。以现在日本的经验来看,养老金在每年的开支占GDP的9%,由于长寿、老龄化、慢病,医疗的开支占到GDP的8%。庞大的老年群体将消耗掉GDP的2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政府一家的力量显然无法承担起全民养老的重任,急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工商联的提案提出,引进多元化主体投资养老产业。加强规划和引导,多元化引进欧美知名的养老机构,引入国内外知名保险商,吸引央企国企投资,特别是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市场布局。

  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落实与公办养老机构同样的政策,给予相应的床位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发展和壮大民营养老企业,增加有品质的养老产品市场供给,提升养老产业的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提出,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除政府出资外,建议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或组织参与运营,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

  民建中央的提案则提出,研究推动不同养老服务主体享受同等待遇。研究解决“商事企业”和“民非”两种服务主体在养老领域的不同待遇,政府根据服务内容和质量选择购买服务,各种养老机构依据同样准入要求在同一市场享受同等待遇,同质同价。

  疫情凸显提升医养质量的重要性

  美国、欧洲等地老年人聚集的养老院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再次凸显了养老产业中优质医疗资源向老年人倾斜的必要性。

  疫情对于养老业的医养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养老院只是普通养老机构,仅仅设置医务室,实际上无法满足老人需求。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提出,多措并举,将社会与市场力量引入居家医疗服务领域。通过引进失能老人托管机构进社区,扶持壮大一批社区托老社会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扶持发展一批家政服务公司和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公司。创建社区养老服务合作社,通过签订入社协议提供专业化、多元化、可选择的居家医疗服务菜单,满足老人不离家、不离熟人社区的居家医疗愿望。

  刘挺军表示,泰康之家园区自建康复医院,有效缓解了医疗和养老间矛盾。在养老社区封闭管理的情况下,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可以不出社区进行透析、买药等必需的医疗服务。“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不能一蹴而就,医生的培养以及医院的体系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工商联提案提出,完善提升医养照护服务水平。政府可向已开设的专业养老机构实施购买服务。协调和统筹社区的相关养老照护设施、场地等硬件设施,在社区开设“日间老人活动中心”或“短期照顾中心”或能提供24小时照顾的“特殊老人住宅”。开设“虚拟照护体系”,对于拟“居家养老”的老人,不提供床位,只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照护服务。发挥各社区的职能,组织各社会团体或组织,社区社工、志愿者组织与社区协作,组织老人社区文娱活动等,减少家庭、社区、政府的照护费用投入。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