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群众眼中的“农业书记”

2020-06-01 19:40:01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技新闻网6月1日讯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米庙镇北部的焦岭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入户走访,听民声、讲政策,征求意见建议;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渠、植树造林,帮助乡亲们务工就业、抓生产。他就是汝州市农业农村局驻米庙镇焦岭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郑志强。自2018年3月26日驻村以来,郑志强带领干群把焦岭村从昔日的贫困村,逐步发展为群众交口称赞的脱贫“明星”村。由于他来自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农业书记”……

2020年5月25日,记者走进焦岭村,采访了这位群众眼中的“农业书记”。

建新居 95户贫困群众有了自己的“农家别墅”

干旱的土地、凋零的庄稼、破旧的房屋……初到焦岭村时,眼前的景象远超郑志强的想象。“以前听说焦岭村穷、群众生活条件落后,深入了解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了!”郑志强说。

焦岭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159户516人,其中贫困人口95户320人,群众居住条件普遍较差,还有部分群众居住在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土坯房中,安全住房没有保障。

为保障住房安全,驻村工作队征求群众意愿,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为焦岭村争取到了整村易地搬迁试点。郑州第一建筑公司进驻后,通过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较好地完成了132套房屋、11172.39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任务。截至目前,焦岭村95户贫困群众全都分到了崭新的“农家别墅”。

在工作队和焦岭村两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还为安置区配套铺设6公里的饮水管网、架设了9公里的电网、铺设污水管网8000米;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公共停车场和公共绿化场地2万平方米,村室、游园、入村道路和新村道路路灯、公厕、安全饮水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跟进,大大地改变了焦岭村的面貌。

“工厂”建在家门口 务工致富不用愁

“我原来在外地干焊工,来到扶贫车间上班后,直接拿技术工的工资,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如果赶活,每月能拿4000元。”提起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焦岭村的贫困户贺柱子兴奋不已。

焦岭村扶贫车间是汝州市2017年的扶贫项目,2017年底建设完工,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为发挥村扶贫车间带贫效能,郑志强和村“两委”引进汝州市知名企业汝州市九星门业有限公司入驻焦岭扶贫车间,像贺柱子一样在这里务工的村民再也不用像往年一样,撇下老婆孩子在外奔波辛苦了。

“现在村里10多名贫困群众与企业签订了扶贫务工协议,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车间务工人员每月工资一般2000元左右,有技术者每月能拿到3000元以上。扶贫车间不仅让企业减少运营成本,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而且还壮大了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谈到扶贫车间功能作用时,郑志强对车间的带贫作用充满信心。

通了城乡公交车 群众进城更方便

“人家驻村工作队真是俺们的大恩人,一心想着为我们办实事,这次通了公交车,你不知道有多方便!”2019年12月13日,米庙镇焦岭村“扶贫公交”城乡通车启动仪式举行,至此,焦岭村的群众到汝州市区再也不用到4公里以外的路口等车了。

焦岭村距米庙镇镇区8公里,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经济发展。虽然通村公路已于2017年年底修好,但因地处偏僻、山大沟深,一直未能开通班车。几年来,焦岭群众到汝州市区、米庙镇区看病就医、购买生活用品基本靠电动车,不会骑车的或是老年人主要靠走路,出行十分不便。

2019年,汝州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向米庙镇政府和汝州市交通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为焦岭村开通公交车。

焦岭村群众常说,汝州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个个都是实干家,同时也是数一数二的“外交官”。2019年10月,经过多次与上对接,终于争取到了公交线路。紧接着,焦岭村按照汝州市交通局技术人员就道路通车存在的反馈问题,将侯饭线焦庄路口至焦岭村多处受损路面进行补修,将金沟村陆浑灌区东二干渠“拱形”桥面进行平整修护后,满足了通公交车的条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去年12月13日,焦岭村“扶贫公交”开通运营,全村百姓终于有了自己的“进城专车”。

引进脱毒红薯 助农致富增收

自郑志强来到焦岭村后,了解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种红薯的习惯,并且焦岭村的红薯品质在周边有很高的知名度。可近几年,种红薯的农户不断减少,调查后得知,原来焦岭村的群众长期反复种植一个红薯品种,导致种出来的红薯出现品种退化问题,红薯秧苗死棵严重,红薯畸形、不规则较多,影响了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

为破解焦岭村红薯种植这一生产难题,去年5月,郑志强带领驻村工作队,组织贫困户和村民代表到河南科技大学,参观学习脱毒红薯生产管理技术。后经综合研判,郑志强在充分深入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先后多次从河南科技大学引进“商薯19”脱毒种苗达10万余株,示范种植面积50多亩。郑志强说,由于去年的种植经验和红薯收益,今年焦岭村及其周边几个村庄的群众也先后尝试种植脱毒红薯,仅焦岭村今年就有望种植100到150亩。

“去年工作队给我们引进的脱毒红薯苗就是好,不仅抗病、抗旱,而且薯块大小均匀、产量高,最重要的是红薯好吃,卖价也比普通红薯高。”日前,焦岭村贫困户焦团卫正在忙着栽种红薯苗,由于去年种植的效果非常好,今年他和妻子商量后,打算在去年的栽种基础上多种几亩,争取秋季收获时,再来个大丰收。

打井惠民 让上百亩耕地告别望天收

焦岭村山高坡陡,农田干旱缺水。虽然几年前国家政策支持,村里多次“找水”,但直到去年年底,困扰焦岭村多年的农田灌溉用水仍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干旱严重的时候,好好的庄稼和栽植多年的树木,说死就死。望着快要收获的玉米、小麦和枯黄的叶子,村民们想哭的心都有。”焦岭村党支部书记焦顺国说。

“群众是多么希望能找到地下水源,解决农田灌溉用水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水源……”几十年来,焦岭人民深受干旱缺水带来的影响和痛苦,群众时常向郑志强述说心中的无奈和隐痛。望着群众期盼的眼神,郑志强、焦顺国两位村里“当家人”暗下决心:一定要打出机井,解决焦岭村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今年3月份,经过多位水利专家现场认真勘探、论证,终于在焦岭村宋窑自然村南200米处选定了钻探取水的施工位置。位置确定住后,焦岭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立即向米庙镇政府和汝州市政府打报告,最终,在各方努力争取下,焦岭村农田灌溉打井项目获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复。4月8日,项目动工;4月11日,打出了井水,机井深度210米。

“目前,这眼机井每小时可出水25吨以上,有了水,我们的优质小杂粮、经济林和荒山绿化工作就统统有了保障……”郑志强说,目前机井配套管网已完成2100米,下一步,他们还要继续搞好机井的配套建设,修建提灌站、建蓄水池……要把这口井的水引到山上去,引到每一块田里去。

回首两年多来的驻村生活以及焦岭村的点滴改变,一幕幕难忘的画面不时浮现在郑志强眼前。想起终有一天他会离开这个工作岗位,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和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孔,郑志强内心也有不舍。“即使有一天我回城工作了,我会随时回来看大家的,大家只要还有用到我的地方,我就一定还像现在这样,用心、用力地帮助大家。”郑志强说,这里不仅有他的同志、朋友,还有他朝夕相处的516位亲人。(于俊鸽)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