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陈小林:坚守白酒事业30年,初心不改

2020-07-06 10:50:51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技新闻网7月6日讯  见到稻花香酒业副总工程师、质技部部长陈小林时,他正和两个技术员一起,在基酒罐区抽取基酒。基础数量、抽取数量、配比之后的数量,陈小林让技术员将一个个数据详细记录以备后续查看,而他则将每一个数据记在脑海里。百余个基酒罐,数十种不同的基酒,每种基酒在哪里、有多少存量、以及酒体风格特点,他都了然于胸。“白酒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事业,要论对白酒的感情,应该比很多人更深。”离开家乡15年,陈小林依然乡音难改,正如他坚守白酒事业30余年,仍然矢志不渝。

从“清零”到研发  夯实品牌中坚力量

陈小林是四川古蔺人,古蔺是著名的白酒之乡。自小耳濡目染传统白酒酿造工艺,家族几代人投身于白酒事业,白酒发展也哺育了家族繁盛,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使得陈小林对白酒的感情是深到骨子里的。

2005年,为了挑战自我,陈小林离开酒乡,来到酒镇龙泉,进入稻花香工作。当时恰逢稻花香正致力于打造一款能代表湖北形象的高端白酒,稻花香创始人蔡宏柱亲自主持研发工作。作为国家级白酒评委、拥有17年白酒从业经验的陈小林,和公司另外4名国家级白酒评委一起,被选中参与研发。为了提振士气、激发团队斗志,陈小林和研发小组成员一起,立下军令状,誓要开发一款独具稻花香特色的产品。为此,陈小林将自己重新“清零”,像一个普通技术员一样一头扎进实验室和基酒库,挑选原料、酿造配置、蒸煮发酵、陈酿勾调,每一道程序他都亲力亲为。无数次的实验、改良,陈小林和研发团队们一起研发出了“海纳百川、兼香典范”的清样酒。“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中国名酒典型酒”“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清样酒面世后,凭借卓越的品质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多项白酒行业权威大奖。

随后,由他主持或参与的活力型、65度原浆、活力号、手抄件等产品逐步问世,构成了稻花香如今四大系列产品矩阵、“131”目标产品的中流砥柱。为了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酒体口感的优良性,陈小林亲力亲为,定期组织对产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半成品酒的动态跟踪、酒样的品评与检测,为稻花香系列产品行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石。

从饮酒到品酒 丰富白酒香型矩阵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白酒行业也迎来了“最挑剔”的一批消费者。白酒市场主流的酱香、浓香和清香型产品已不能满足新一代白酒爱好者的胃口。

作为酒乡里长大的人,陈小林深知,唯有牢牢把握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产品才算真正的成功。研发一款集三种香型特点于一体的产品,成了陈小林和其他技术人员面前最大的挑战。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皆是大曲酱香和“一树三花”(浓香型,酱香型,兼香型),陈小林对不同香型的特点和酿造技艺烂熟于胸,他和质技部全体人员一起,分组进行不同风格特点的研发。他带着几个技术员,和车间一个班组的酿造工人一起,从选料开始,一步步流程、一个个细节全程跟踪,设计酒体配方、挑选基础酒、比例搭配等都经过了不计其数的试验,最终将不同基础酒进行合理的组合、调味,经过十人以上的品评团队进行品评、排序、确定小样配方,并邀请公司领导、顾问专家团队、营销人员及消费者等百人以上进行中样试饮,最终确定大样。2017年,由陈小林和质技部其他几位带头人合力研发,运用全国首创的馫香型白酒工艺酿造的原浆酒问世,兼具清香酒的醇甜自然、酱香酒的丰满细腻、浓香酒的浓郁醇厚,一品三香,既丰富了稻花香产品香型矩阵,也为白酒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从工程师到导师 构筑技术人才梯队

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30余年从事白酒工作,作为白酒高级工程师的陈小林,深知培养一个白酒技术人才有多难,培养一个白酒评委,除了时间的历练、个人的努力,更要一个团队、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公司的通力配合、培养。

然而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培养、锻造人才的机会,不论是平常工作中的细致指导,还是考试前的集中冲刺,陈小林都拿出了他全部的功底和十分的投入。“在我考省级白酒评委准备阶段,不太擅长电脑打字的陈工,熬夜将他应考经验编辑成word文档发给了我,其中很多干货成了考取省级白酒评委的强助力。”稻花香酒业质技部技术员、湖北省级白酒评委颜玉兰,这样描述她眼中的师傅、高级工程师陈小林。

2019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团队战斗力,质技部打破以往由一个师傅带固定徒弟的模式,转而根据产品特点、个人术业专攻等,由部门业务骨干轮流带徒弟。陈小林也根据公司产品不同类型、风格、研究方向等,制定了专项培养方案。目前,稻花香酒业拥有国家级白酒评委13人,省级白酒评委24人,年龄层从30岁到55岁、覆盖老中青三代。“现在,我们正着力培养一批30-40岁、选拔培养30岁的年轻人作为我们的后备力量,保证我们的研发力量不断层。”“瞻前”而“顾后”,这是陈小林在人才梯队建设上的原则。(黄梦诗 袁林)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