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呈现的样子就是本质的“存在”价值

2020-07-13 09:05:22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刚去湖北宜昌AAAAA风景区三峡人家的时候,就被这里的树深深吸引。这里以松树、榆树、橡树、银杏和枇杷树居多,每一棵都俊秀挺拔,高耸入云。我直觉地联想起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罗丹的“青铜时代”,人们自信地舒展自己的身体,相信自我即美。很快,我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个俗套人,比喻都被我本末倒置了,中文里以“玉树临风”形容男子之美,也就是说,树呈现的样子就是本真的“存在”,古人先意识到树的潇洒秀美而后才以此譬喻俊美之人。

正值春日,新叶已经长成,猛烈的阳光下,那些叶子在闪闪发光的同时,又青翠欲滴。微风袭来,它们颤抖着,发出窸窸窣窣的低吟。听得多了,我发现每棵树的“嗓音”都不一样,有的像老者叮咛晚辈声音,有的则像一群叽叽咋咋少女聚在一起欢笑。我渴望“听懂”无言的树,知晓了有些树也分雌雄,比如银杏,从没把它们和臭字联系在一起,一到秋天,银杏果实那股刺鼻的馊臭味儿,才明白故乡种的多是雄株,而这里种的则是会结果的雌株。这些知识也让我迷惘,因为我们都是带着人类为中心的视角来看待自然。就好像我们区分哪些动物是好的,哪些动物是坏的,标准不过是哪些长得可爱,哪些长得古怪,又或者哪些有益我们的农耕,哪些则糟蹋我们的作物。以这种心态面对自然,无怪乎人类活动不是自然的福音,有可能是祸端。

还有另一种与树木交流的方式,就是从树的身上找寻哲理和深意。见过不少被闪电劈去半边,或被风削去一肢的树,但只要没被拦腰斩断或者连根拔起,它们依旧傲立。曾经身处政治风暴中的著名诗人牛汉曾写下《半棵树》:“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逆境成了生命力量的明证,而非末日。美国诗人惠特曼中年经历了严重的中风之后也有类似的感悟:人总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进而忽视了作为本质的存在,只有树,只有自然,它们呈现的样子就是“存在”本身,质朴且伟岸。(文一)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