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和使命:李杰用他不眠之夜的坚守、与病魔赛跑的信念默默践行着

2020-09-15 22:33:48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李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疾控院感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急诊医学博士。1997年参加工作,经过住院医师培训后进入ICU工作,每年参加各种抢救几十次。他在不同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践行者一名医生的使命与担当。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从2018年一直担任疾控处主任的李杰,负责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52天吃住在医院,从疫情相关文件的制定到发热门诊的筛查,事无巨细,同时作为院内专家组成员共同会诊疑似患者,与全员一起共同战胜疫情。

1月底,发热门诊发现一名来自河南的患者,但是此患者乘坐的高铁始发车站是武汉,因此,发热门诊的医师将患者留观后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很快,结果出来了,阳性,但是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多,李杰由于白天加班,刚刚到家吃饭,但是听到汇报,马上赶到医院进行处理,从患者的病例简介,到组织专家的会诊,院内专家会诊后明确诊断,根据诊疗规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必须集中治疗。李杰主任亲自拿着患者的资料到西城区会诊中心会诊,当确定诊断,走出会诊中心时,时间已经是凌晨四点……

 曾几何时,17年前的非典时期,李杰也是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由于重症患者非常多,他主动报名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医疗队成员,在北京市非典患者定点医院,佑安医院非典病区抢救重症患者,当时处在非典初期,对于如此凶猛的传染病,我们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医疗防护装备物资有限,仅仅依靠同时佩戴两个纱布口罩作为防护,但是李杰大夫毫无畏惧,与全体队员一起共同救治非典确诊患者,而且是确诊后最早一批实施气管插管,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患者。在完成北京市任务后,又被西城区派到西城区定点医院,德外医院的非典病区,负责重症患者会诊。由于疫情需要,本来可以轮换的他,没有休息再次被派到地坛医院非典病区。由于当时北京缺乏重症医学专业医师,因此他必须同时管理两个病区的非典患者,带领的各个医院支援的非重症医学医师进行患者的救治,因此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要对这些医生进行重症患者救治的培训,包括无创呼吸机的使用等重症技术。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最后,在北京市最后的定点医院—宣武医院,参加了最后一批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作为最早参加医疗队,最晚回到医院的危重症医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获得了西城区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世界各国来报道奥运会的媒体记者提供了医疗服务,获得媒体村—汇园公寓“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ICU学习。回医院后转到急诊科任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作为重症患者抢救的第一现场,每年有非常多的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在众多的患者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患者,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唐氏综合征的患者,唐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同时患者具明显的特殊面容体征,如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等。由于免疫力低下,一般患者寿命较短。这个患者的母亲是一个全国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家,怀着对孩子的无比爱心,将孩子照顾的非常好,但是还是出现了发热伴肺炎的临床表现,进而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由于病情危重,需要气管插管等有创抢救,但是家属非常担心,患者遭受很大痛苦后死亡。李杰主任感受到了家属的困惑,亲自与家属进行沟通,将进行下一步治疗的利弊一点点的告诉家属,并且帮助家属了解了各种治疗的结果。家属经过考虑,觉得努力抢救,给这个本来就很不幸的患者一次活着的机会。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制约,此患者气管插管非常困难,李杰主任做好预案,亲自操作,最终一次成功。但这只是此患者抢救的开始,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稳定,如何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就成了此患者抢救的关键。呼吸衰竭的患者排痰是非常重要的事,但是作为一个智力障碍的患者,他不会听从医护的要求,自主咳痰,如果不能排痰,前面所有的抢救就前功尽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气管切开,由外人来帮助他吸痰,但是,患者的母亲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父亲也是癌症患者,面对一个气管切开的患者,两人显然无力照顾,李杰主任在与患者家属进一步沟通后,决定冒险拔管,并且亲自值班看护患者,最终患者成功出院,每次来医院检查,他的母亲都会来看望李主任。并且将这段经历写在了她的自传中。  

 一个个不眠之夜的坚守、一次次与病魔赛跑的惊心动魄,李杰心中始终装着病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一位人民医生的初心和使命。(编辑/天天)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