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选择公益,杭州大关有个居民党员,默默做公益20年

2021-02-24 08:37:31     来源: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肖菁 通讯员 李汝方

今年春节期间,当大部分人都在享受假期的愉悦之时,杭州大关街道东一社区有一名居民党员却报名参加去湖滨的红十字会驿站做志愿服务。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到正月初四,整整6天,全部都在做公益。

这名居民党员在大关街道很有名。提到他,大家都会说,“老孔啊,活雷锋”。

孔繁隆,65岁,杭州大关街道东一社区的居民党员,曾获评杭州市功勋志愿者、杭州市优秀志愿者、杭州市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杭州市优秀防疫志愿者,医院最佳志愿者等一系列荣誉。

孔繁隆曾有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他的座右铭“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选择公益”。他做公益已经20余年。

做公益20年退休后全职“公益”

孔 繁隆第一次参加大型公益活动是在2001年,那时杭州市开展清洁杭州万人大行动,他便主动报了名,从那时起他和数千名志愿者一起清除大街小巷的“牛皮 癣”,“清洁杭州”办了几年他就参加了几年。作为拱墅区监督小组组长的他,在家中,经常有两件常用的除“癣”工具——自制小铲刀和装水可乐瓶。

最忙时,他曾“包干”过上塘路和沈半路总共七八公里长的路段。有时单位工作忙,周六要加班,他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日除“癣”。尤其是周日,来回清理一趟,往往要花6小时,可他从没喊过累。

2015年孔繁隆在单位退休后,开始做起了全职志愿者,一周7天,他只给自己休息2个半天,算下来一年有近300天都在做志愿服务,仅在志愿汇有记录的志愿时长累计就已超1.5万小时,累计服务超过300万人次。

去年疫情期间,孔繁隆参加了社区的抗疫志愿队,连续50多天,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7点,合计600多个小时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为进出的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他也因此被评为了杭州市优秀防疫志愿者。

为了志愿服务,他把家搬到了医院附近

“医 院是最该雪中送炭的地方,病人心情焦急烦躁,容易迷路。”孔繁隆说,医院的门类太多,很多从外地过来看病的病人不知道该往哪走,所以当2011年浙大二院 开始招募志愿者的时候,他立马打电话报名参加医院“广济之舟”志愿队。为了节省路上的时间,他在退休后甚至把自己位于大关东四苑的房子租给了好友,而自己 则租了一套医院附近的房子。

“放射科从这边一直走,走到底后右拐就能看到了。”这是孔繁隆在医院门诊大厅耐心为一位病人指路的一幕,穿着红马甲的他在人群中特别显眼。

让 孔繁隆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个70多岁的农村妇女前来咨询,突然站立不稳,倒在了自己的面前。当时该名老人身边并无家属陪同,四周也无医护人员在场,他 当机立断,迅速应用学过的急救知识,对她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待老人稍微清醒后,被赶来的医护人员送入了急诊室,而孔繁隆则帮老人挂号并垫付了急诊费 用。事后,医院急诊大夫表示,若是没有孔繁隆的应急处理,可能就救不回这条人命了。

如今,孔繁隆长期在浙大一院、浙大二院、省肿瘤医院导医台提供咨询、帮助挂号、打印报告等各类服务。几乎每个月,老孔也都能收到患者或家属寄来的感谢信,那种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

小时候偶然走进雷锋展厅由此触动

是什么让孔繁隆如此热心公益事业?

孔繁隆祖籍在山东,是孔子的第76代子孙,从小他父亲就非常重视家风传承,时常教育他“不是你的,千万不能拿,要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这样的人生才完美”。

“在很小的时候,我还住在定安路附近。一次和伙伴在玩耍,玩着玩着进了离家100米远的展厅。”孔繁隆说,原来是雷锋事迹巡回展,这是他第一次听到雷锋这个名字。

后来上学了,学校的广播里经常播放着雷锋的事迹故事。“那时觉得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就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做雷锋那样的人。”从那时起,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就已悄悄埋下种子。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