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节俭与爱心的接力:汇聚微小力量,让公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21-04-14 08:59:28     来源: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 陈江

这是一场节俭与爱心的接力:坚持8年,送出40多万个爱心面包。既让数万人受益,又避免了浪费。这个当初不被看好的公益项目,如今在浙江温岭家喻户晓。活动发起人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王祥云是台州“火速志愿队”队长。每到晚上9时30分左右,他和伙伴们就会出现在温岭城区的某家面包店。临近打烊时分,店员们把打包好的面包与蛋糕递给王祥云。王祥云将糕点收进车里,匆匆赶往下一个面包店。

8年来,不少面包店慕名而来,主动要求加入“爱心面包“项目。目前,温岭城区已有16家店成为王祥云的公益伙伴,志愿队员也由原来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

近3000个夜晚,王祥云和他的队员们奔波在城市的夜色中,挨家去“合作”的面包店收取“爱心面包”,然后送到环卫工人之家、民工子弟学校、医院护工等人的手中。这已经成为他们年复一年的日常。

帮助开面包店的朋友处理卖剩下未过期的面包,就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孕育出一连串动人的故事。送爱心面包的微公益项目,就此搭起了面包店与环卫之家、民工子弟学校、医院等群体之间的桥梁。这是微小的奉献,也是公益的力量。

一方面,面包店每天都会有卖剩下的现烤面包,弃之可惜又没有合适的去处;另一方面,一些贫困群体却因为手头拮据很难吃到美味可口的面包。既然弃之可惜,还不如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人。道理虽简单,做起来却顾虑重重。

当初“爱心面包”启动时,一个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这样一个与食品相关的项目,万一吃出点问题来,责任谁来扛?面包店本是小本经营,每天都有成本预算,卖剩下的面包总归是少数,如果只是一家店送,根本不够送,受益也只能是极少数人。如果每个店自己定点送,要有专门的人力物力配置,这样做好事的成本未免又有点高,这就需要一个更多人参与接力的公益活动来支撑。

王祥云和他的志愿者队伍,打消了重重顾虑。首先出资在几个“爱心面包”接受点购买保鲜柜;又让店员把爱心面包用食品袋打包密封好,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将这些糕点送到目标人群手中,确保全程密封无污染。有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规范的服务过程以及面包的固定来源,从商家到个人,让每一个人都参与,感受责任,每一环节都能在公共的爱心传递中受益。

如此一来,公益与民众近在咫尺。传统的公益慈善,多由社会名流或是慈善机构发起,而现在,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做贡献,像王祥云与他的队员们、面包店主与他的店员们,都是公益的主体。这样的公益,并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深入偏远的山区捐钱捐物,它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化心中的善念为举手之劳。这样的一次“爱心面包”接力,既避免了粮食资源的浪费,又解决了目标群体的困难。公益慈善在这样广泛的传递中,成为表达方式、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

这也正是温岭“爱心面包”带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没有万贯家财,也没有显赫名声,都不妨碍他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公益慈善。一个微小的行动,或许就可能浇灌出希望的种子,善行自然而然地发生,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叫美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