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研讨中医精准用药机制

2021-04-14 09:30:04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亲自“点题”。

中药在“战疫情”时的疗效有目共睹,但很多时候靠一个“悟”字,哪些组分真的有效,分子机理是如何?这些现代医学提出的精准问题却难以“可丁可卯”地一一对答。

“中医药参与到现代医疗体系的临床实践中要求其定位、机制等,要从混沌走向精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谢雁鸣表示,当下,电子大数据井喷、各组学渐成体系、数据融合挖掘等技术逐步成熟,中医药从循证证据到探究精准用药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如何“守正创新”、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考题”?4月8日,科学家们跨界召开了一次香山科学会议,共同探讨“基于大数据的中医精准用药机制关键科学问题”。

“西”冠“中”戴不合适,应建立全球认可的中药评价体系

“国际上,西医渐起主导作用后,一些传统医学少有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并没有被现代医学替代,秉持自己的特色,在与时代的碰撞交流中发展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说。

中医鲜明的特色决定了西药评价体系的照搬会造成“张冠李戴”。“临床上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的并病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说,国际标准是分别对症下药,中医药秉持整体观、多靶点同时治疗。

“公认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全球认可的中医药评价体系,必须讲精准,通过准确地回答临床问题体现价值。”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副司长王海南介绍,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的创新,例如推动中药成药性判断工具和方法、建立符合中药作用特点的新动物模型的建立等。

如果说,化药的疗效评价体系是西方医学的重大贡献,那么建立获得全球认可的中医药评价体系,对整个医学也是巨大的推动。

据介绍,国家药监局正在加快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及临床实验“三结合”的中药审评审批证据体系。

“不能光靠药监局,也应通过学科、行业、学会等,积极汇集、推广科学的方案。凝结全国科学家的力量,包括中医药、大数据、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其他领域的学者,提出行业的指标质量体系,为建立有执行力的公认的中药评价体系打好基础。”郭姣说。

让精准用药基础从“数据大”走向“大数据”

现阶段,医疗电子大数据非常丰富,医疗数据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诊疗过程,互联网诊疗数据、体检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气象数据等可以多维度呈现机体所处的环境,而基因组数据、中药组分数据、信号通路数据等则从微观层面揭示机理……

“数据大”的积累和尺度每天都在创造新的纪录。

“中医药需要借助循证医学的通用语言,收集、评价、生产、转化其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的证据。”谢雁鸣表示,例如,基于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现代手段,将循证证据推进到效应机制的揭示、提炼和再发展,可用于开展中药精准定位的研究。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中医也不例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表示,数据、生命活动、中医理论等不同维度的多样性、复杂性意味着建立组学数据整合与挖掘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是关键。

可见,精准用药基础需要从“数据大”走向“大数据”,而这个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是“跨界”科学家不同话语体系的融合。会上,专家达成共识,呼吁国家建立高能、高效、高质量的前瞻设计、标准规范的国家中医药数据库重大工程。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创新中医精准用药机制研究方法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