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陶瓷微书研究

2021-07-17 11:43:52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文/王璐冰

编者按:微书是在某种载体上书写极其微小的文字,体现的是微观世界的审美情趣表现手法,具备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从古至今,在工艺美术界研究微书的学者乏陈可数,发表的学术文献更是极为少见。作者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微书的传承人,近年通过对陶瓷微书独门技艺的研究与整理分析,本文从纸质微书的发展沿革出发,对陶瓷微书以及融入的“新元素”进行了探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先生微书作品

微书,最早发现,还要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上,不仅有用刀来刻的象形文字,也有先使用毛笔后再刻字的形式。虽然墨色年久又经过洗刷,颜色已呈现淡黄之色,可那淡黄之色却又侵入骨里,永不褪色。

在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全集甲篇》中提到,在一段牛骨的卜辞上也刻有“己丑子卜贞、余文呼出”字样,此字样亦是非常细致、细小的文字,得到了“细小得像苍蝇头的小楷书”的书评。

 

甲骨文拓片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毛笔。那时笔的称谓繁多;“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因秦国称书写工具为“笔”,故毛笔一词便沿用至今。

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是从东汉开始,最早见证并记载微书艺术的是东汉人晋卫桓,他的《四体书势》中“灵帝好书,时能多者,而师宜官为最,则一字经丈,小则方寸千言”,记录的就是后汉时期灵帝时,书法家书写微书的情形。

《张声典手记》是清朝著名书法家张声典的代表作,属于民间抄本记事,记录了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信息。此抄本共有 11册,总约150万字。全书至始至终都用毛笔竖排书写,字迹秀丽,每册里每字都仅仅有0.5-1毫米。在纸上书写的文字像“一列列排着纵队的蚂蚁”,难以用肉眼看清。

张声典手记

左一:为笔者王璐冰女士,主办方代表为其颁奖

王芝文先生对陶瓷微书的研究和发展,可谓居功甚伟。陶瓷微书指的是在制作作品时不使用放大镜,用特制毛笔仅凭裸眼在瓷器的釉面上书写后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陶瓷艺术作品。王芝文先生的陶瓷微书作品的最小字体能在瓷器1平方厘米面积上书写约百个繁体字,并与瓷器上绘画相结合,具有远看是画,近看是字的独特、创新样式特征的表现技法,赋予了瓷器新的生命力,造就了瓷艺、绘画、书法融为一体的艺术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

王芝文先生自幼学习陶艺与书法,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传承陶瓷彩艺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与书法的精髓,集诗书画三位于瓷器一体,既秉承优秀传统,又创新发展,为传统的陶瓷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先生微书作品

 起初王芝文先用微书技法在名片上试写满了300首五言诗(共6000字),后又激发了“瓷与微“结合的灵感,创造性地培育出百花丛中的艺术奇葩陶瓷微书。后陶瓷微书作品《古文选》又赴新加坡参加比赛并获金奖,引起了轰动且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高度的赞赏与一致的好评。从此,王芝文作为陶瓷微书的开山鼻祖,在工艺美术界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实际上,陶瓷与书法原本犹如两条缺乏交汇点的平行线,分属两个毫不相关的领域。完成一件精美的陶瓷微书作品,却是需要创作者在娴熟地掌握陶艺制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需具备有书写微书的能力与条件。

与纸质微书只能在纸、绢等平面的载体上创作不同,陶瓷微书能以各式各样的瓷板、壶、罐、瓶、盘、碗、茶具等瓷器器具作为载体,与瓷器上所描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相结合。陶瓷微书作品从远处看是一幅画,走近看是由一排排排列工整、密密麻麻的毛笔文字组成。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先生曾高度评价王芝文先生的陶瓷微书作品,称其作品经典无所不涉,书融于陶瓷、绘画之中,依陶瓷器型、绘画构图而布,或排于瓷板之上,或绕于瓶、盅、筒等器物口径部,密密匝匝严穆静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永善教授说“用陶瓷颜料在瓷器釉面上书写,不仅手要稳,要准,要有感觉,而且要有悟性,这不只是一种功夫和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种心智的修炼。”

 《三国志》是王芝文先生的陶瓷微书的代表性作品。该作于2006年时一举创下了世界基尼斯之最。王芝文凭借裸眼视力,用7年时间在一个高85公分的箭筒上,书写了每个字体皆小于1毫米的35万个繁体汉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是这样评价作品《三国志》的:“能完成这样一件精美的作品,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且难度相当之大”。

另外一种以字组成画类型的陶瓷微书作品也备受关注,作品《国色天香》便是最好的例子。作者先在釉下的圆盘瓷器上进行牡丹花和叶的彩绘,近距离一看,其中,花与叶之中写满了10万字的《岁时杂咏》。

在盛开、枝繁叶茂的牡丹纹样彩绘上展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给予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效果。(此作品曾在大英博物馆展览过)。1995年以来,王芝文先生的陶瓷微书作品多达30多次获得国家级与省级的奖项,先后被故宫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紫光阁以及美国贝克斯菲尔德艺术博物馆、美国亚洲博物馆、希腊亚洲博物馆、韩国首尔市政府、泰国淡浮院等机构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罗浮宫、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作品个展。在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机构进行艺术文化交流,甚至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且出版个人作品集与发行明信片等。

 一件成功的陶瓷微书作品,是作者从一个酷爱无限的宏观世界去追寻玄妙微观世界的一种造物运动。要写陶瓷微书,必先临帖习字,揣摩书法艺术及汉字特点,尽量表现出汉字所蕴含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和书法艺术的血肉精神。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陶瓷材料的收缩特性,做到毫厘不差,字字珠玑,笔迹分明,字体劲健挺秀,起到起、承、转、合都清晰可辨,运笔结体一丝不苟。

因此,陶瓷微书的“材料”“技术”“设计”三元素的运用与结合,是陶瓷微书作品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第22回BESETO日中韩美术节东京展》“陶瓷微书作品展”是陶瓷微书的两种“艺术形态”作品首次同时登台。代表作品《樱》获得了《日中韩艺术文化大赏》,得到了中日两国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评价与青睐。


陶瓷微书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近年来在参加的非遗学术研讨会上从保护、传承弘扬之点向中国乃至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湛的技艺,更向世人传递了陶瓷微书艺术文化的深厚底蕴。

2014年11月6日由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主办、法国文化宣传部、法国国务秘书所支持的“第20届世界文化遗产展览会”在法国罗浮宫举行,陶瓷微书艺术作品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的代表在现场展示。

2016年11月12日王芝文先生应邀出席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创新发展高级圆桌会议》,并在现场展示陶瓷微书作品。会议围绕如何推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产业的创新发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非遗与博物馆产业创新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方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先生微书作品

陶瓷微书向世人展示了华夏一绝的陶瓷书法艺术之独特魅力,也为世人诠释了陶瓷装饰技法的崭新形式。积极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源于有意识的努力和有意义的追求。相信未来的陶瓷微书艺术必将璀璨夺目。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