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百亿定增背后:打完LCD产业“最后一战”,下个十年路在何方?

2021-07-30 20:09:15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技新闻网7月30日讯 最近两年,长期困扰我国的“缺芯少屏”之痛有所缓解,沉舟侧畔千帆过,以京东方A(000723.SZ)、TCL科技(000100.SZ)为代表的国内面板龙头正迎来“万木春”。

在披露了净利预增7倍有余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之后,TCL科技120亿元定增计划也有新进展,于近日获证监会一次反馈意见。

据悉,2021年4月,TCL科技披露一纸公告,拟定增募资120亿元,其中90亿元将用于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即“t9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50亿元,主要生产和销售中尺寸高附加值 IT 显示屏(包括 Monitor、Notebook、平板),车显、医疗、工控、航空等专业显示器以及商显面板。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疫情催生的“宅经济”推动全球中尺寸IT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京东方和TCL科技也在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在此背景下,TCL科技此次重金投建t9项目意欲进一步扩大LCD产能,匹配全球高附加值IT、商显产品发展趋势及市场容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星、LG等国际大厂自2020年起便从LCD领域撤退,专注定位更高的OLED及QD-OLED技术;京东方也已停止新建LCD产线,近几年豪掷上千亿元加码OLED项目。

在技术更新快、竞争压力大的显示面板领域,TCL科技此次百亿定增加码中尺寸IT领域,既可以看作打响LCD产业“最后一战”的壮举,但与此同时,其在OLED领域的掉队风险也不可忽视。

最后的“清剿”

过去的十多年里,“缺芯少屏”一词高度概括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痛点,而在漫长的LCD液晶面板战争中,TCL算是后来者。

公开资料显示,TCL集团创办于1981年,早期主要聚焦电话、电视等家电领域。改革开放以后,彩电走进千家万户,我国也迅速涌现出近百家生产厂商,不过由于技术落后,电视整机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显示面板只能依赖进口。

长期以来,手握核心技术的日韩及台湾企业不仅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还凭借垄断地位控制市场供应,国内彩电企业面临诸多掣肘,处境艰难。

2006年,时任创维集团(00751.HK)董事局主席的王殿甫曾在接受采访时心酸坦言:“我们都是在为上游的日韩、台湾液晶面板厂商打工。”

想要摆脱掣肘,最好的办法是自研技术、自建产线,但横亘在各大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是,面板行业具有典型的高投入、重资产特征,建设一条生产线往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且从投建到投产还要经历2-3年的时间。

以京东方为例,其前身北京电子管厂是我国最早进行液晶显示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布局平板显示器领域。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并豪掷103亿元在北京投建国内首条第5代TFT-LCD生产线,两年后正式量产,结束了我国内地“无自主技术液晶屏时代”。

然而在热血叙事背后,2005至2006年,京东方巨亏近34亿元,2007年勉强靠股权出让和政府补贴实现盈利,2008年至2010年又继续亏损约43亿元,一度背负“赔钱货”的骂名。

种种背景因素下,TCL起初并未贸然闯入面板领域,而是在2004年出资3.15亿欧元收购世界五百强的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组建了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TE。据悉,汤姆逊以传统CRT彩电与背投彩电为主业,拥有超过3.6万项专利,数量上仅次于IBM。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场被认为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扩张标志的并购最终只给TCL带来了2005、2006连续两年的亏损和*ST的帽子——2004年底,全球彩电业进入技术拐点,LCD迅速取代CTR成为市场主流,汤姆逊专利过时,TTE持续巨亏,最终在2007年申请破产清算。

痛定思痛,意识到LCD液晶技术的重要性后,2005年下半年,TCL拉来创维、康佳、长虹组成“聚龙”联盟,与深圳国资委下属的深超科技共同出资成立聚龙光电公司,打算合力建设一条6代以上的生产线。

由于缺乏自建产线的能力和知识产权,聚龙光电找来了京东方作为技术支持,原计划在2006年9月动工、2007年底实现量产,然而合资各方在6代线还是7.5代线等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加上日本夏普趁机搅局,项目最终流产。

聚龙联盟分崩离析,但TCL并未放弃技术引进。2007年,TCL与三星签订合作协议,在其技术支持下建设了一个液晶模组厂,这个模组厂本来是给三星代工的,但TCL借此聚集了一批人才,摸到LCD液晶技术的门槛后,产生了自建产线的念头。

很快,机会来了。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液晶面板价格崩盘,行业进入亏损周期,三星、LG放缓8代线建设,国内企业看到了加速追赶的机会。

2009年,京东方率先开启逆势扩张,投资数百亿元接连上马合肥6代线、北京8.5代线,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同年,TCL也瞄准时机,与深超科技合资设立华星光电杀入面板领域,当年11月,华星光电首条8.5代线在深圳投建,仅用了18个月便实现投产。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2年度,华星光电实现营收72.37亿元,约占TCL集团总营收的10.55%。

此后每隔一到两年,京东方和TCL都有投资上百亿元的新产线开工,随着国内“面板双雄”逐步崛起,更多厂商也加入扩产进程,直到2019年,中国大陆一举超越韩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基地,同年,TCL集团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剥离家电等终端业务,全面转战半导体显示领域,并更名为TCL科技。

更大的产能意味着更高的定价权,京东方和TCL科技在过去的十年间疯狂扩产,将液晶面板的价格逐步打了下来,而随着LCD产线利润率下滑,三星和LG选择缩减产能,逐步从LCD领域退场。

2020年8月,TCL华星以10.8亿美元(约76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以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将苏州三星8.5代线收入囊中,年内LCD TV面板出货面积跃居全球第二。

从2020年年报及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TCL科技已有5条大尺寸LCD面板产线,其中t1、t2、t6产线满产满销,苏州三星t10产线于2021Q2正式并表,t7产线产能爬坡;小尺寸领域,t3产线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全球前三,t4柔性AMOLED产线一期满产,二、三期设备陆续搬入;中尺寸IT领域,此次百亿定增指向的t9产线目前已正式投建。

对于总投资350亿元的t9项目,有媒体分析称,这是TCL科技主动发起的LCD产业“最后一场战争”,意在以高世代产线技术、效率与产能优势,清剿日韩、中国台湾在LCD产业剩余的落后产能,完成IT产业链从日韩、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的转移。

OLED技术与产能之争

前文提到,面板行业技术更新快、竞争压力大,TCL科技在LCD领域攻城略地的同时,三星等韩国产商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产品定位更高的OLED领域。

2010年,三星率先在高端手机中使用了AMOLED面板,自此开启了OLED商业化进程,2020年从LCD领域撤退后更是加大了对OLED面板的投入,至今仍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底,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也曾公开表示将停止对LCD产线的投资,更多聚焦OLED等领域。

与LCD屏幕相比,OLED不仅能够大幅降低功耗,且色彩更为细腻、响应速度更快,还能有效防蓝光。如今,市面上大多数手机都已经换上了OLED屏,自2020年起,华硕等部分笔记本电脑也开始搭载OLED屏幕。

当前,中小尺寸面板领域有关OLED取代LCD的讨论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TCL科技总投资350亿元的t9项目主要生产LCD中尺寸IT产品,这一点也受到质疑,证监会一次反馈意见就项目新增产能规模的合理性以及相关市场空间、行业竞争等情况要求TCL科技作出补充说明。

另一方面,除技术迭代风险外,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中尺寸IT产品需求增长主要靠疫情推动所致,而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供需关系恢复平衡,这一轮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对此,中国科技新闻网致函TCL科技,询问其t9项目主要生产的中尺寸IT显示屏未来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等问题,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TCL科技在OLED技术研发方面布局并不算晚。2014年年初,TCL华星全资子公司华睿光电正式成立,致力于OLED材料的自主开发及产业化;年末,TCL华星又与天马微电子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广东聚华,主研高性能小分子印刷OLED材料,其中TCL华星持股49.24%,为控股股东。

据了解,三星等企业掌握的主流OLED制作工艺是蒸镀技术,而广东聚华研究的印刷技术相对蒸镀技术材料利用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有降本增效的优势。

官网信息显示,2020年初,TCL华星与广东聚华联合开发的31英寸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样机面世,这也是全球首款基于印刷技术的可卷绕柔性OLED样机。 

据36氪报道,在CES 2021上,TCL华星还展示了6.7英寸AMOLED云卷屏和17英寸打印式OLED卷轴屏两款产品,其中,卷轴屏采用的喷墨打印技术对比传统蒸镀工艺预计可降低20%的成本。

不过截至目前,上述产品均未有量产消息。

2020年6月,TCL科技以300亿日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入股JOLED株式会社,根据公告,双方将在喷墨印刷OLED领域开展为期三年的联合研发,在知识产权方面建立深度专利合作联盟,并在大尺寸喷墨印刷OLED设备的设计开发与制造环节进行合作,实现喷墨印刷OLED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2020年年报显示,TCL科技已在印刷OLED材料的核心专利布局30余项,量子点电致发光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二。

综合来看,在技术方面,TCL华星的喷墨印刷工艺或许具有一定优势。

但在产能方面,TCL科技却落后同行不少。

目前,TCL科技仅有t4项目(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一期满产,二、三期正在建设中。对比同行,京东方自2011年起先后在成都、绵阳、重庆投建三条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总投资额达到1395亿元,截至目前,成都、绵阳产线产能爬坡,重庆产线预计年内投产。

中国科技新闻网注意到,TCL科技在公告中称,待t9项目技术论证成熟后,公司将建设一条第8.5代柔性可卷绕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即“t8项目”),主要生产和销售32-95吋4K/8K超高清大尺寸印刷式可卷绕OLED TV、IT及高附加值商用显示产品。

问题是,t9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在三星、京东方纷纷加速OLED进程的同时,TCL科技的t8项目却可能要等到两年后才能启动,如此一来,公司是否存在掉队风险?

对此,中国科技新闻网致函TCL科技,询问上述t8项目具体情况,以及公司与JOLED的联合研发进展、印刷OLED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计划等,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复。

对比长期领先的韩国三星、积蕴深厚的京东方,“半路出家”的TCL科技在上一个十年里几乎创造了中国显示面板产业的奇迹,此次百亿定增更是打响了LCD产业的“最后一战”。不过,技术永远在升级,未来仍然值得追问,下一个十年,TCL科技能否在OLED领域继续复制的此前成功,还有待市场给出答案。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