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科普日《大学之前》 魏奉思院士:科学家就是要敢做梦

2021-09-23 18:10:00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魏奉思研究员,线上科普报告《我的空间梦想——建设“数字空间”、打造“空间大脑”》,9月25日18:00-20:00 开播。

我们今天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离不开太阳所给予的能量,整个日地空间环境状态的变化,就是空间天气。空间天气不仅影响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系统、导航及定位系统等,还影响着航空航天安全、地质勘探等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与国家安全也是密切相关。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如何进一步开拓空间科技战略新高地?以及青少年学习空间物理要做哪些准备?

本期《大学之前》,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奉思院士,就以上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中国空间天气研究的先行者

1994年,魏奉思院士成立了中国首个日球物理数值开放实验室,很快他们就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被国际科联所属太阳/行星际联合委员会吸收为该计划的三个国际模拟小组之一,1989年魏奉思也被邀请为委员和中国召集人。

魏奉思院士在国内外做研究的过程中,慢慢意识到空间的条件、环境始终在不断变化,在距离地球二三十公里以上,一直到太阳的空间环境,经常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美国曾报道飞船受到损害,电站也被烧毁。这让他感觉这是个大课题,是空间灾害问题。

1999年魏奉思院士在中科院成立了世界上首个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比美国早了五六年,该实验室已于十几年前晋升为国际重点实验室。地球天气关系到国计民生,空间天气也是如此。研究空间天气能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方向让魏奉思院士感到有巨大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

科学家就应该敢于做梦

空间物理学以观测为基础,魏奉思院士认为首先要把观测能力建设起来,中国处在东半球,于是他提出了“东半球空间环境子午圈监测链”的设想。当时有人赞同,也有人说这简直是在做梦。

“科学家应该有梦想,如果连梦都不敢做,那就成不了大事。”后来,魏奉思院士了解到科学院正在向国家科技委报送重大科学工程计划,他就把“东半球空间环境子午圈监测链”项目报了上去。经过严格选拔,该项目成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因为种种原因,“子午工程”迟迟难以落地。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魏奉思院士提出了“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他希望以开放的姿态,请国际科学家来一起做这件事。他的想法马上得到国际社会众多科学家响应,认为这是一个创举。国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子午工程”的实施。 2012年,“子午工程”的建成,使得中国的空间科学进入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新阶段。

魏奉思院士的数字空间梦

对于未来的空间科学,魏奉思院士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他提出,提升“空间软实力”,需要打造“数字空间大脑”。数字空间大脑是由具有类似人脑功能的地基中枢大脑(主脑)、地基专业大脑(副脑)和天基卫星大脑组成的、天地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体系。它是对天为建设空间强国服务、对地为建设数字中国服务的国之“重器” 。

魏奉思院士也鼓励青少年敢于有梦想,只要对空间科学有兴趣,在初高中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未来也能加入到这个让卫星变成“最强大脑”的伟大事业上来。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