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平:大数据正在成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要素

2021-10-10 13:46:30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技新闻网10月10日讯(赵芙瑶)10月10日早间,2021年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推进式在湖南衡阳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及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

开幕式中,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技术学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发表了致辞。宋南平在致辞中指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核心生产要素和基础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讲,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而是正在成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要素、资源、动力和观念。

宋南平还强调,科技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提高科技传播力,不仅对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不可或缺,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位同仁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恰逢盛世,家国同梦,祖国72周年华诞刚刚过去,今天,我们相聚在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的衡阳,就当下大家十分关切的“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展开研讨,我谨代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百忙之中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各界人士以及媒体朋友表示诚挚欢迎! 同时,对获得“2021大数据科技传播奖”的各位院士、专家、教授、企业家和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我们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技术传播和运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核心生产要素和基础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讲,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产业,而是正在成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要素、资源、动力和观念。

应运而生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正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 使数字化转型已成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衡阳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大数据驱动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开放创新,推动了产业链现代化、城市治理智慧化。去年5月,衡阳启动了总投资约1.5亿元的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在绝大部分城市还是一片空白之时便积极抢占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今天的衡阳,正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在“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下,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做了谋划布局。目前,衡阳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已经成功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积金、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23家部门进行共享接入,不仅能为政府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云服务,还能满足各单位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各类资源,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群众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当下的科技创新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科技传播则让这些创新技术得到更长足的发展。这是因为科技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提高科技传播力,不仅对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不可或缺,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然,科技传播并不局限于传播科学理念、技术性研究成果和科技方针政策的宣传,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传播,提高人民对科学的认知,促进新技术的传播和运用。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的革命成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为全媒体科技传播形态提供技术支撑,加速重构科技传播生态,强化全媒体思维,以开放、融合、创新为基本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的传播手段,将科技传播融入到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之中:积极宣传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报道国家各项重大科技活动;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为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英才树碑立传;潜心科普宣传,架起科学与公众理解的桥梁,力争让更多公众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公共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今天我们将与广大同仁一起走进衡阳,走进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的现场,畅所欲言、各表所见,促进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转型。让科技成果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高质量生活。

最后,预祝2021年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