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抖音、快手等打到家门口了 虎牙斗鱼业绩“堪忧”

2021-11-17 12:03:10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技新闻网11月17日讯(李欣)近日,对国内游戏直播行业来说可谓“冰火两重天”。随着游戏直播行业正面临着监管趋严,《游戏审查评分细则》的出台以及最严防沉迷新规的推行,游戏直播行业“遇冷”。

在市场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冲击下,斗鱼和虎牙的日子并不好过,此外再加上抖音、快手、B站等公司加大游戏直播投入,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应对不断加剧的挑战,是两家平台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不过,随着《英雄联盟》等国内手游版本成功上线、中国战队EDG成功夺冠引发出圈效应,预示着游戏在国内生命力的顽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斗鱼和虎牙等平台带来积极的影响。

业绩不佳

是否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比较直观的体现是在公司的财报上。

近日,虎牙和斗鱼相继披露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和净利一直是外界对这两家公司所关心的话题。

北京时间11月16日,斗鱼(NASDAQ:DOYU)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斗鱼本季度营收为23.48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年同期为25.47亿元;净亏损1.44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596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而斗鱼的竞争对手虎牙(HUYA.US)第三季度虽然没有亏损,但其营收较去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增长。具体数据来看,虎牙2021财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29.76亿元,同比仅增长5.7%。环比增长幅度更是只有0.5%。

其中三季度,斗鱼直播服务收入22.11亿元,同比下降5.9%;广告和其他收入为1.38 亿元,同比下降30.3%。在2021年第二季度,斗鱼对于直播营收的下滑的原因解释为,主要是由于从疫情中恢复后用户在家时间减少,这部分被移动MAU的增加以及公司增加的销售、营销计划所提高的用户参与度抵消。

反观虎牙的直播收入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迹象,由去年同期的26.57亿元降至今年三季度的26.02亿元。虎牙表示,付费用户的平均消费减少是直播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付费用户的增长一直以来是两家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该季度斗鱼付费用户数保持在720万,同期斗鱼平均付费用户数量达到790万,较去年同比减少8.9%。

对虎牙来讲,2021年Q3出现营收增速和净利润下降的情况,或与虎牙几乎停止增长的付费用户数量有关系,虽然第三季度中,虎牙直播在移动端的MAU数据较去年同比增长14.7%;但另一方面,其付费用户却仍停留在600万,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

实际上,2020年初,虎牙的付费用户数就出现了停滞迹象,并在随后的几个季度里缓慢下滑,今年二季度还一度降至560万的低点。以此来看,三季度这一数据虽有所恢复,但离2020年前的数据还有不小差距。

入局者竞争

对于平台发展战略,斗鱼创始人、CEO陈少杰表示:“斗鱼将持续拓展和丰富游戏品类,通过直播、视频、图文内容和社区等多元化内容形式、以及游戏个性化运营手段,致力将斗鱼打造成一个行业领先的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

由此可见,斗鱼和虎牙两家平台也在积极寻求改变,不过游戏直播行业整体增速正在放缓也是两家平台公司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国内游戏直播整体市场规模为343亿元,增长率为33.1%。预计到2022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30亿元,而增长率将会进一步放缓至21.8%。

游戏直播平台的成本主要来自人员及内容版权等。如果斗鱼与虎牙合并后,行业竞争会趋缓,斗鱼和虎牙也可以在人员配置、版权内容上相互补充。但随着合并终止以及市场环境变化,斗鱼和虎牙面临的竞争格局更加复杂。

此外,在游戏直播领域,抖音、快手也在不断的发力也会对两家平台的市场造成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快手的游戏直播发展迅速。2020年5月快手游戏负责人唐宇煜公布的数据显示,快手的游戏直播MAU已经突破2.2亿;另据《中国游戏行业盘点洞察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7月,在快手开播的游戏主播达到108.6万,是斗鱼、虎牙同期的两倍以上。

竞争者的加入,不仅会提高虎牙和斗鱼人员、内容版权等方面的成本,同时也会对行业现有竞争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

此外,B站在游戏直播领域也有“动作”,试图在该领域分一杯羹。此前,B站拿下了《英雄联盟》为期三年的独家直播协议,这为它带来了大量活跃用户。目前,B站游戏主播规模已经扩大到40.3万。 

今年以来,在政策方面,游戏、直播行业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游戏直播平台的规范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虎牙、斗鱼曾多次因内容问题引发关注。

与虎牙、斗鱼这类传统游戏直播平台相比,B站、快手在人才方面正在缩小与他们的距离。同时,在赛事、游戏版权上斗鱼和虎牙并不占太大优势。再加上其丰富的内容和粘性较强的用户,虎牙、斗鱼们在未来的竞争中依然不占优势。如何解决这一困境,走出属于自己的增长之路,或许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