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专利

2022-05-21 13:00:11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央视第4频道“国家记忆”连续五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事迹,袁隆平出生于协和医院,是林巧稚大夫所接生的5万多名婴儿之一,其出生记录有林巧稚的英文签名。中学时代随学校郊野旅行,为农户的园艺花园所吸引,遂下决心投身农业。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1年起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先以米丘林的嫁接栽培作为理论基础,后又借鉴孟德尔的遗传学。

袁隆平就其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受到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的关注并就此向聂荣臻主任汇报得到支持向湖南省科委发函,要求支持袁隆平的研究试验,故使“杂交水稻”在疾风暴雨的年代得以持续,还得到省科委经费支持。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赵石英同志是中国专利局的负责人。

上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历经十余年的持续努力,取得重大进展后没有垄断其发明权,而是与业内同行分享,在全国进行推广,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

袁隆平漫长试验研究,不断地发现和总结规律。爱因斯坦名言:我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科学在上帝面前,不过是儿戏(《人民日报》2013)。

1979年,袁隆平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水稻学术会议,国际水稻研究所设在菲律宾,其所长是中国人并力劝袁隆平留下来,月薪5000美金,但袁隆平坚持立足国内研究开发。中美建交以后,袁隆平五次赴美传授其杂交水稻,美国60%的稻田采用了其所培育的新品种。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袁隆平在海南持续攻关的两年关键期,其父病重,但要求袁隆平夫人邓则不以小家误大家,不要告知袁隆平以使他安心从事科学研究。致使父子没有见到最后一面。而王选对于生活中的最大遗憾,就是父母去世时自己都不在身边。1990年母亲去世,他乘飞机赶赴上海,但还是没有赶上;1996年父亲去世,自己当时正在台湾……

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孤身一人,田间地头,坚持科研。同时“总结”出洗衣服的“诀窍”,只洗领口和袖口……33岁时与其学生25岁的邓则结婚。

(2022年5月19日马秀山)

相关链接:种子是农业“芯片”。粮安天下,种子为基。新品种培育漫长过程,一般需要8到10年,投入大、风险高。种业侵权违法现象,在种子市场并不少见。种子侵权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往往要等种下去一段时间后才能揭开其真面目。传统的种植鉴定至少需要经过一个作物生长周期才能完成,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证据固定、审查认定等方面存在困难,市场监管容易滞后。

保护种业创新是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更要筑牢法律和监管的堤坝。新修订的种子法的最大亮点,就是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修饰改良他人的育种成果形成的派生品种在商业化利用时,需要征得原始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并支付使用费。这对推动建立保护育种原始创新的制度体系、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邹静娴:“为种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人民日报》2022年5月19日第5版)。

美国富兰克林·皮尔斯法学中心教授韩诺季(Hennessey)强调,专利法是鼓励向发明投资。由于植物新品种有了类似的专利权,使得私人投资远远地超过了政府的投资,两者的比率是2:270亿美元(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讲座)。

田指导,你还自己洗衣服?为什么不呢?你是男人啊!田指导,你还没有成家?办公室不就是我的家吗!再不结婚,就妨碍工作了(电影《女篮五号》)!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