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

2022-09-23 09:36:25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今天《人民日报》文化版张贺的文章:“中华书局创立110周年: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中华书局诞生于110年前。‘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写于100多年前的这句话,今天依然镌刻在书局大厅的入口处。自成立之日起,中华书局就把‘为往圣继绝学为国家保文脉’作为使命,投入满腔热情,110年来,坚守不渝。最能代表中华书局古籍整理成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整理出版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大专家写小文章’是中华书局开创的优秀传统。《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华活页文选》《文史知识》畅销不衰”。

邓拓在其《燕山夜话》中特别强调:“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只要有相当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经验,则不是短时间所能得到,必须经过长年累月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些专门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燕山夜话》马南邨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旧时代知名学者,程度不等地都是杂家。我们如果不承认“杂家”的广博知识对于各种领导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那将是我们的很大损失(同上第10页)。

“尤其是对‘文章’的高深观念要根本改变。与其神气十足地‘写文章’,不如普普通通地说‘写话’更好”(同上第163页)。“越是大文章、长文章越好写。如果你能把小文章、短文章写好,那末,写大文章、长文章就不成问题了。而小文章、短文章则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写的。关键只在于你要把问题想清楚,然后就照说话那样写出来(同前第169页)。“发表知识性的专栏杂文,最重要的是开门见山”(同上第357页)。

今年5月30日是全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科学家不能在象牙塔里自我欣赏,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科普可走“混搭风”《人民日报》2017年6月1日第12版)。大俗大雅。科普标准:小学文化,大学水平。

(马秀山 2022年9月21日)

相关链接:菊生先生为精神领袖的商务印书馆贡献最大者两个方面:一是编写新式中小学教材和各类工具书,把扫盲作为我们民族复兴最基础的工作。中国文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不过是文人墨客间的唱和文化,以文盲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对这个国家的进步不可能起任何实质性推动的作用。扫盲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转型含金量最高的工程。二是引进西学。在独尊儒术、皇权至上的中国,中国知识分子由于视野和格局,仍然不过是识字的精神文盲而已。贺麟先生曾经感叹:“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当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识字的精神文盲就如同在一个戈壁中行进的旅人,退回已无可能,前进更无把握。为他们“扫盲”,与为普通民众扫盲意义相等。在菊生先生主持下,以出版严复的《天演论》为发端,大量移译西方学术名著,使中国知识界茅塞洞开。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说:“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以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王涛:在出版事业中完善人生(书人书事)——张元济先生与商务印书馆《人民日报》2017年4月18日第24版)。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