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工作务必勤奋、诚信、求真务实 ——一位百岁院士的嘱咐

2022-11-14 09:22:38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做科学研究工作务必勤奋、诚信、求真务实。”在11月13日举行的李德生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庆祝李院士百岁寿辰纪念活动上,期颐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再次嘱咐后辈们。

作为新中国首任总地质师,李德生院士曾脚踏毡靴三进祁连山,曾策马奔腾在茫茫戈壁,曾驾车驰骋在东北雪原。玉门、大庆、延长……中国每一个大油田,几乎都有李德生用小地质锤敲打过的痕迹;每一次石油会战中,几乎都有他奋战的身影。

正如中国石油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所说:“李院士的百年人生,是为国奉献、艰苦创业、矢志创新的精彩历程,是爱国精神、石油精神、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坚定“为国找油”的信念

20世纪20年代,李德生在上海的一条弄堂里长大,家境贫寒。1932年,日军悍然入侵上海时,李德生初中毕业。

“不能当亡国奴!”看到上海沦陷,李德生暗自发誓。

1941年,李德生参加多所大学联合招生的自主招考,被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录取。在重庆中央大学,李德生有机会聆听包括中国地质力学创立者李四光在内的多位地质学者授课。

其间一件小事,让李德生体会到石油的重要性。由于在郊区,学校在往返市区间安排了校车,因为没有汽柴油,校车只能以木炭炉产生的煤气为燃料,不光速度慢,还经常走走停停。动力不足时,司机就要下车拉动风箱把火烧旺。

没有石油,飞机、坦克、汽车就是一堆废铁,也没有化纤、化肥等化工产品。当时,国内的石油工业尚不完善,“一滴汽油一滴血”成为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目睹落后现状,决心实业报国的李德生选择地质专业,并在毕业后毅然前往荒凉的大西北,在玉门油田开启“为国找油”的一生。

此后,无论遭遇多少困难,“我始终没有动摇为国家寻找和开发更多的油气田、自力更生建设我国强大石油工业的决心”,李德生说。

   科学家要用科学说话

在那个“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风风火火搞建设的年代里,摆脱“洋油”生产出自己的工业血液,成为国家领导人心头的一块巨石。

时任石油部长的余秋里肩扛重担,心急如焚。吸取了川中会战的经验教训,他对松辽盆地地下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慎之又慎,也格外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当李德生被问及时,他丝毫没有因川中会战时大胆表达意见受到批评而不敢言语。

本着科学家应该敢讲真话的原则,李德生手指着地震资料图,在北部杏树岗、萨尔图、喇嘛甸3个构造高点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回答说:“大庆长垣北部构造面积大,近物源,储层厚度可能增大,可以向大庆长垣北部甩开勘探。”

余秋里的右掌一下重重落在李德生肩上,信任地说:“既然这样,我把这3个井的定井位和钻探设计任务交给你了,得用最快速度搞出来!”

就是这个“三角形”,标定了萨尔图、杏树岗和喇嘛甸3口发现井井位。萨1井(后改为萨66井)完钻后测试获日产原油200吨,杏1井(杏66井)和喇1井 (喇72井)测试获日产原油100吨至200吨。经研究,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构造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大庆长垣构造展现在世人面前。

1964年,大庆油田实现开发面积内原油年产量500万吨,我国实现石油基本自给。1976年大庆油田全面投入开发后,原油年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我国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此后,李德生又先后来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工作,担任渤海湾综合研究大队地质顾问。他一生参加过8次石油会战。无论哪次会战,李德生都坚持用科学来说话。

对新一代石油人,李德生寄予厚望:“青年人第一要立志,要有志向,为石油工业潜心研究。第二,要敬业,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第三,要勤奋,深入现场掌握一手资料。最重要的,要求真务实,讲真话。”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