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英国《金融时报》(FT)全球EMBA排名中,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凭借两所院校的合作优势、卓越的师资团队和杰出的校友与学生,荣登全球综合排名第9、学术研究连续3年亚洲第一。
自2006年首次参评FT排名以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已12次跻身全球前十,亦是中国大陆高校商学院中,参加FT排名最早、连续参加时间最长、进入全球前十次数最多的商学院项目之一。
邵勃 Paul SHAO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主任
“未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将继续和衷共济,铭记并践行项目创立的初心,保持严谨治学的理念,寻找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化对策,打造引领时代的管理学教育。”
锚定参考坐标系中的变与不变
FT排名是相对多维度的综合考量评分体系,它通过对学校的研究能力、师资水准、学员获取知识的价值成长等各个可量化指标,进行单项评分与排名,最后再根据单项成绩权重比例综合计算出的得分进行排名。
FT评判一个项目的优劣,最核心的就是看其中两个衡量指标:一个是学校自身能力象限,一个就是校友价值成长潜力象限。学校自身能力是指院校师资在研究能力上的表现与成绩,而校友价值成长潜力指标,是通过学员入学前的收入水平与校友毕业三年薪资涨幅比例来计算与衡量的,前者是绝对值,而后者是个相对值。
“在FT排名中,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这两个单项分数表现上都非常稳定。”据邵勃介绍,今年在学校自身能力指标上,直接挺进了全球十强,师资力量、研究能力等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的课程主要参照奥林商学院EMBA项目的课程设计,授课教授主要也是来自奥林商学院。奥林商学院在美国享有盛名,并且以其课程的学术综合性、全面性以及教授研究能力著称。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经济学家,其中一位就是奥林商学院菲利普·迪维格(Philip H. Dybvig)教授。
而另一项关于校友价值成长潜力的指标,邵勃很坦诚地告诉记者,“我们校友收入增幅比例不是奇峰突起,而是长期稳定在53%左右的增值。”这就意味着,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对于入学学员未来价值成长的提升来说,是可预测与相对恒定的。同时必须承认,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因新冠疫情所致,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化课程体验在FT排名中表现出单项不足。
作为全球权威的商学院排名,FT也表现出了非常与时俱进的一面。去年FT排名首次纳入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评价指标,这也为国内各大项目的全面教育与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近年来政府、企业、投资人越来越关心企业应如何重建商业与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层面(ESG)的关系,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也应时而动,数年前就开始在课程中对ESG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战略管理、公司金融、全球供应链管理、公司估值等课程里融入ESG的相关内容,通过提升学员对ESG的认知打破边界,进行社会创新,引领社会进步的方向。
“17年来,FT排名是我们用以对标与自我修正的重要参考,但绝不是唯一的目标。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始终以‘在中国培养顶级管理人员,以领导和改变当今的商业世界’为愿景,结合自身优势,为EMBA教育植入更浓厚的国际化、全球化底色。”邵勃也建议正在观望中的候选人,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可以选择将FT排名作为了解项目优劣的参考坐标系之一,除此之外,想要更全面地了解项目是否适合自己,需要从更多角度和信息源去搜集情报。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校友随时回到学校学习、交流。每年很大一部分学员都是通过往年校友的推荐来到项目学习,这恰是项目高质量教学和校友间密切的关系网络的最好印证。作为项目的校友,不仅能与各行各业的精英建立联系,同时也能享受到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和复旦管理学院的校友资源。
透视学员发展趋势的变与不变
“二十年来,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管学员。在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成立二十年之际,我们隆重推出了《二十年20人校友系列访谈》专题活动,从他们身上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一些趋势和时代的缩影。”邵勃这样感慨。
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是,近年来女性学员的比例逐年攀升,从20年前最初30%占比到现在接近49%,“她”力量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受访的20位学员代表中,有四成女性领导者在企业里担任重要核心的高管职能。”邵勃表示在外界眼里,女高管在企业中也确实显现出占据半壁江山、风头正劲的大趋势。
“毕业学员从外企转去民企发展,也成为当下主流的趋势。”项目根据这两年毕业校友在职场变迁、流动大数据统计发现:近期毕业的学员中有10%以上的人,选择从外企跳槽去民企,其中以民营药企、互联网头部企业和科创企业为主。尽管这些人在赛道切换中,会经历企业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水土不服,但确实无法忽视这股洪流趋势的存在。
此外,班级学员年龄于近两年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首先,45岁以上的管理层依然是学员群体的中流砥柱,然而这几年人群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从侧面分析来看,多少是因为企业受到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洪流冲击,从而导致高管年龄也逐渐在向年轻化倾斜与试探。“年轻人相对精力更充沛,学习深造后往往能达到质的飞跃,有潜力的学员完成EMBA学业后在公司内部很快得到提拔和重用。”邵勃表示,这样的案例已经不在少数。
不过最让邵勃感同身受的一个变化是,相比十多年前的学员,近几年的候选人普遍都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其中不乏世界公民,更有中国情怀深厚的外籍校友,但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深深的焦虑感与紧迫感。他们对项目课程精品要求、实用性转化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与外部大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焦灼密不可分,通过寻找内因迅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价值成长,成为当下效能最高的方法之一。
展望卓越EMBA教育的变与不变
“Discovering knowledge, enriching people and advancing people to change the world for good.”这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今年提出的全新使命和愿景,其核心精髓则是提出了“教育向善”的观点。
事实上,这一全新的愿景并不完全是由奥林商学院的领导团队制定的,学院的员工、行政人员为其制定也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高层教育副院长Markus Baer提到,“我们提出‘向善’的理念,是希望留下一个积极的印记,而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近期,Markus教授来到复旦大学讲授课程,并在教学之余,与邵勃主任就“教育向善”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对谈。以此为据,在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的教学计划中,“教育向善”也成为了重要命题。“在未来的EMBA教育中,我们将鼓励学员发现知识、深入学习,用知识和管理的力量塑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据邵勃介绍,这一全新的提法,与“教育向善”息息相关,尤其是商业教育。在大的政治环境下,大公司崛起带来诸多问题,不再如以往一般鼓励自由发展。因而企业家更应注重社会责任,把这个愿景在中国落地,为塑造全球商业文明新生态作出应有之义。而这一观点的更新,也契合了ESG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使命与目标。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以“教育向善”为指引,结合ESG的有关理念,对学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是数字素养,“数字革命高潮迭起,与其他地方相比,数字浪潮在中国进展得更快,我们必须让学员为这种转变做好过渡的准备。”邵勃指出,“我相信很多学生对此已经十分熟悉,但我认为应该将数字素养渗透到社会的更大范围,更深入地发展。”
其次,面对海量的数据,想要理解数据的意义,完成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自己研究的目的,而明确目的则需要对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即具备科学素养。帮助学员掌握科学的方法,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创造性地为社会发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正是“教育向善”的重要内容。
最后,在全球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商业往来的方式、沟通的方式正发生着改变,个体之间、集体之间仍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在邵勃与Markus教授的对谈中,二人一致认为,了解这些相互依赖的关系,将是未来的重要工作。作为中美两所百年名校的合作项目,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的优势恰恰在于整合资源,深度合作,引入全球化的视角,帮助学员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培养学员创造性的思维。
回望过去,这二十年是中国迎来翻天覆地巨变的二十年,也是管理学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二十年。二十年筚路蓝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携手共进,因时而动,因势而动,持续为中国输出更具全球视野和本土洞察的国际化商业领袖。展望未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将在新的ESG大航海时代下,担当新使命,开启全新征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