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置顶

  • 2020年12月28日,跨径575米的平南三桥正式建成通车,一举超越主跨长552米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刷新了世界拱桥跨径纪录。
    2023-04-10 09:33:27
  • 孙逢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车辆电动化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逢春是我国电动车辆工程科技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设计理论、系统集成与控制、一体化电驱动与传动、充/换电站基础设施及运行健康管理等技术研究。创建了我国“电动车辆—充/换电站—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工程技术体系。主持实施了国际奥运史上首次奥运中心区零排放公交系统工程。领导组建了电
    2022-08-02 10:12:12
  • 李伯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仿真学会原理事长。现任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国际杂志“IJMSSC”主编。李伯虎长期从事仿真计算机系统、系统寻优、数字仿真软件、分布仿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体技术、并行工程与虚拟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国内首例大型连续系统仿真语言及首例复杂系统仿真语言。提出并发仿真工程、高
    2022-07-31 00:49:10
  • 姜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专家,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德生长期从事光纤传感新技术的研究,经过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在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光纤传感器的精密加工、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了国内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
    2022-07-22 23:53:23
  •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长期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曾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芯片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30年前,倪光南就呼吁中国信
    2022-07-21 22:42:07
  •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中国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传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兰娟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
    2022-07-18 17:28:08
  • 顾国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电机学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国彪长期从事大型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将常温无泵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工业机组,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新型冷却技术。将蒸发冷却技术拓展到包括风力发电机、超级计算机、推进电机和变频器等其他电气与电子信息设备领域,拓展了电机,电器和热工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形成了电气设
    2022-07-15 22:38:12
  • 匡廷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长期从事光合作用光合膜的研究,揭示捕光叶绿素蛋白在膜上横向迁移调节激发能分配的规律,是我国光合膜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为我国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作出杰出贡献。研究光合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安全而又高效地获取太阳能量的主要途径。匡廷云说,“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
    2022-07-14 23:16:59
  •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和铁电薄膜材料器件物理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有国际影响的研究结果。研制成功PZT和BST铁电薄膜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并实现了热成像。近年来主要从事新材料新结构高性能新型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传感器助力智能化发展
    2022-07-14 15:59:11
  • 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环境工程专家。现任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研发出了多种抗疫“神器”,在环境安全保障方面做出了重要
    2022-07-12 15:52:23
  • 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现任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天佑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究。建立了生产全流程多目标动态优化决策与控制一体化理论与方法;主持研发了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及系统、重大耗能设备智能运行反馈控制技术及系统
    2022-07-11 23:09:37
  • 吕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核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敏长期从事军备控制的科学技术等研究。多次参加中国核试验,在核试验的物理诊断领域中长期从事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为提高中国核试验物理诊断水平,建立较完善的诊断体系作出了贡献。为第一颗原子弹提供实测数据在新疆“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西北方,坐落着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
    2022-07-09 09:39:43
  • 赵连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赵连城长期从事光电薄膜材料和器件及各种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研究,以及发光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导纤维和器件、信息存储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和分子荧光探针,能带结构分析和断带隙超晶格的工程技术应用等,为推进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转化科研成果,助力
    2022-07-07 17:09:58
  • 吴宜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核能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宜灿长期从事核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研究,在核能与核安全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科研成果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获得规模化应用,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40多个国内外重大核工程项目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源头确保核安全
    2022-07-05 23:36:42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