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盈嘉互联CEO王佳:拒做“追随者”,让空间大数据为新基建加码

2020-08-10 15:00:48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技新闻网8月10日讯(陈金) 伴随5G的普及,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的进一步推进下,“新基建” 作为数字化发展的新引擎,已成为我国的国家级战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让不少企业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后疫情时代下,拥抱数字化浪潮更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但是如今,大家关注的重点仍放在以人为中心的数据,以空间为核心的数据却鲜为人知。

作为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的王佳,她和她的团队始终相信空间数据的重要性,他们一头扎进数字与空间的世界,将二者通过技术的革命进行链接,因为,他们看到未来随着5G、大数据、AI等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近在眼前,而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数据,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呈爆发式增长。

正是基于这一预判,成立于2015年的盈嘉互联,就定位于产业互联网、产业大数据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并服务于智慧空间行业,让互联网、大数据、AI与空间更好地融合。

机缘巧合的创业

早在90年代初,自动化专业出身的王佳有更多机会接触智慧楼宇相关知识,彼时的智慧楼宇还处于启蒙时期,198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北京发展大厦,在当时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栋有明确设计定位的智能大楼。

回头来看,王佳可以算是最早接触智慧楼宇的那批人之一,在北京建筑大学的任教经历,也让她有更多机会接触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等前沿应用技术。

王佳说自己是一个比较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接触到BIM后,她和朋友们发现BIM有很多的缺陷,比如,在模型的处理上需要用到很多的软件工具,但是这些处理软件较分散,所以会存在着大量的数据格式不兼容、不统一等问题。此外,软件中的数据有一定的封闭性,一个软件里的数据放在其他软件或系统中很难应用,由此阻碍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而只有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使用,才能产生最大效益。

同时,他们发现那时候做智慧建筑是非常艰辛的,首要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BIM软件全部都是国外的。随着我国对该领域的逐渐重视,很多企业和研究者需要购买大量的国外软件产品,与此相伴随的软件更新升级则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同时,这些国外软件必须运行在高性能的电脑设备上。

王佳意识到,在推广BIM这件事上,需要投入很多的钱,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非常有限。“因为我们的数据被别人锁定,我们需要用人家的工具以及硬件,话语权自然就很弱。”王佳坦言道。

上述问题一度让王佳感到非常困惑,同时也给了她动力,开始思考既然行业有那么多痛点,自己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呢?

得益于在大学任教期间,她做了很多有关智慧建筑方面的研究,她意识到,解决行业痛点最大的瓶颈就是能否实现数据的融通使用,让数据流动起来。

2010年左右,BIM越来越火热,更多的人开始从事BIM相关的建模工作,从事BIM国产化落地。在国产化落地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二次开发的方式,但内核还是国外的,没有办法实现自主可控。换句话说,也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模式在当时来看,是包括智慧建筑在内的很多行业所通行的路径。

不过,王佳不太认同二次开发的方式,但当时的主流是通过二次开发的软件产品来服务市场。显然,做插件(二次开发的一种形式)的变现速度更快,而从头开发一个软件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也需要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同时需要持续不断的巨大投入,当然也面临巨大的风险。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佳没有选择“妥协”。她拉着原来一起合作过的伙伴,决定一起来做个产品,做给行业看一看。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王佳一直坚持走到今天。

拒绝做“追随者”

王佳的创业,看似是满腔热血的一时兴起,实际上是她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作出的决定。准备创业时的她捧着外界羡慕的“铁饭碗”,但她不想浪费团队多年的积累、技术能力、专业背景,她想真正做个能赋能行业的产品。

然而,创业让一切变得现实与艰难,找人和找钱成为生活的常态。王佳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公司最早就是在租用的一个两居室里办公。就是在那个两居室,他们敲下了一行行的代码。

“我们这些创始人团队还是有行业责任感的,我们打心底不希望做没有自己话语权的东西,那时不像现在,还没什么人提出自主可控的技术,但我们就是不希望做别人的‘追随者’,我们要做‘开拓者’。”

这股执拗与坚持也让王佳和她的团队尝到了创业的心酸,资金、技术突破、产品、市场营销等等,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一道道坎。

令人欣慰的是,据王佳回忆,盈嘉互联的第一笔融资还是比较顺利的。拿到融资后,王佳更加坚定地去推动自主研发技术的落地,因为她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她不选择去做短线产品,在公司刚创建的几年也没有去跑市场,她希望把技术真正落在产品上,而不是变成一个个项目服务。

王佳向中国科技新闻网介绍:“我们一直投入很大精力开发OS级的产品,对于OS级产品,是一个通用性的软件,而不是单纯解决一个问题。所以它对通用性的要求很高,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未来实现通用性从产品的架构到产品的磨合需要一步步提升产品性能。”这有点类似华为的向一个“城墙口”冲锋的意味。

如今,规模体量不算大的盈嘉互联有了自己的优势,在王佳口中,其开发的BOS“智慧空间操作系统”最大的优势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通过全面整合空间静态数据、物联网实时数据以及业务数据,驱动着智慧空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现在盈嘉BOS已经为国家重大水电力以及智慧城市项目服务,与中交集团、国家电投等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

谈及现在的收获,王佳认为是咬牙坚持过来的,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才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她认为在智慧空间这个领域,其实我国有很好的基础,这种基础建设带给了企业巨大的机会。大量的、多形态的基础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由此催生出对技术的不断迭代与研究。

新基建,新机会

数据管理能力实际上是给计算机用的,只有解决了计算机的问题,人才能够被赋予更多的能力。

王佳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希望我国的建筑空间领域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管理运维过程中,能够脱离国外的软件,建立自己的数据平台,当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交互形成大量的数字资产,而这个数字资产必须是自主可控的,它才更有价值。才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服务、为项目的运营服务、为智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目前,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王佳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业务方向不光只是阿里、腾讯参与,而是很多企业都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务,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不可能只有巨头去垄断。

实际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服务需求。

“盈嘉互联只专注做其中一块,集中力量做精,用盈嘉BOS来助力所有为智慧城市服务的企业,让他们有能力更好的为客户、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务。”王佳说。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将成为可期的现实,一个数据爆发的时代将围绕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王佳认为当5G越来越成熟,数据的价值也就更能体现出来,先得把数据抓在手里,人工智能的算法才能够发挥价值。“我们会更强调专业的产业数据。比如说建筑的数据、工业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补充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机会,会让我们的生活和管理上一个‘台阶’。”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