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同地理地图

2021-03-02 21:34:02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春节长假,古典乐友夫妇来家吃饭,我以“压箱底”(2007年)茅台款待。

时间有限,乐友在我的唱片当中选了三张欣赏,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灌录的“波莱罗”,欢快的《广东音乐(舞曲)》以及嗓音略带沙哑的莱昂列尔.里奇的歌曲专辑。

参观我的“书房”,说地图不少,而且还有老地图册。沙发上、计算机旁都有中国和世界地图册,这是收看《新闻联播》和阅读《人民日报》(电子版)的必备工具书。还有美国地图册和日本地图册,乐友说自己亦有这本美国地图册。“英雄所见略同”。

1971年,率团出席纽约联合国大会,就中国的外交政策淋漓尽致地宣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大平正芳的谈判对手,对日本也很熟悉(上世纪70年代《参考消息》外媒)。

高考前,地理老师对我评价,图的知识掌握熟练。大学时代,再接再厉。每天早上六点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东亚广播节目,要是有幅中英文对照的世界地图就好了。立即让我在北京工作的高中同学给买了一幅中英文对照的世界地图(当时在长春还买不到)挂在家里的墙壁上,经常看看,确实对听懂广播中的地名甚有帮助,新闻离不开地名。

1984年,大学毕业到北京参加工作,这幅地图带到了北京,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学习方法也有改进。世界地图切分成七个部分,每天晚上回宿舍睡觉前,必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一下当天的地图内容,日积月累,对各个国家的首都及其主要城市相当了解。不仅听广播时能很快地对新闻中的地点做出反应,而且在与外国人谈话时我都能较为准确地谈起他们国家的一些地名和城市,他们甚为高兴,都问我是不是去过他们的祖国,听我解释原委,他们都称赞我的学习方法very good method(好方法)。

至今还记得周一到周日的“行程安排”:周一:东亚;周二:西南亚和北非;周三:欧洲;周四:非洲大陆;周五:澳洲及太平洋国家;周六:北美和中美;周日:南美……自称这是“梦游纽士敦”(著名相声演员马季说的一段关于出国的相声)。地图的两侧写上了毛主席的那两句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994年到日本进修,同日本官员(曾经长期驻在津巴布韦)闲聊,我谈起津巴布韦的原来名字“罗得西亚”及其首都“索尔兹伯里”,使其“大为惊讶”!

地方旅游,吃街头排档,听地方戏曲,了解当地风情、民俗文化的“必由之路”。

(2021年3月2日马秀山)

链接两则:I am Mimi Livingston, VOA London(我是咪咪 利文斯顿,美国之音,伦敦报道).

看地图的价钱,少了就不用给钱,显得外道;多了,要给钱,毕竟刚参加工作挣钱不多(母亲就我要北京同学代购地图的“嘱咐”)。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