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

2021-03-09 20:18:03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梁云凤

能源环境困扰着人类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性难题。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国情,使得能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治理任务更艰巨。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破解能源环境困境的必由之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碳中和是约束指标,更是动力机制,是粗放型发展方式的镣铐,却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绿色发展第一次有了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绿色经济有了新动能和新增长点。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碳中和就是环境危机带给我们的机遇,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变不利为有利,将负外部性内生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形成巨大的“碳中和产业”,支撑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更有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我们要善于变劣势为优势,变压力为动力。以碳中和为契机,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把二氧化碳排放高这个劣势和压力变成优势和动力。不可否认,我国是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碳排放约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根据2016年4月签署的《巴黎协定》,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预计达到550亿吨,按照30%计算,2030年我国碳排放量预计达到165亿吨。

我国碳排放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和能源结构有关。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0%左右,燃煤发电是我国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占总碳排放的一半左右。如果再加上数以千计的钢铁厂、化工厂等,共占总碳排放的80%左右。油气对外依存度偏高是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最大挑战。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2020年国内原油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6%;天然气产量188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原油表观消费量7.3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3.5%;天然气消费量3253.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为42.0%。

综合考虑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所以,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应该是“一石三鸟”之路,既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又能解决环境安全问题,还能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增长。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治碳制能”产业,在破解能源环境困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样的新产业新业态不会天上掉馅饼,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创新创造出这样的新技术。创新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更是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绿色技术创新。等离激元碳中和技术就是这样的绿色颠覆性前沿技术,把二氧化碳变成原材料,用太阳光热或工业余热,生产制造油气等能源,这正是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所需要的绿色技术。

根据技术原理其产业化路径分为光路径和热路径。光路径是直接用太阳光热驱动,反应无需电能,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氧化碳可在大气中就近捕集,无需压缩和运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燃料/原料。不需要连续日照,暂停后可随时复工,可采用储热方式24小时不间断工作。我国太阳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的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约有640万平方公里)。我国沙漠和戈壁滩等荒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7,这些区域平均每年有300天为晴天,每天日照时间在7-10小时。综合光照、荒地、水资源数据,我国至少约有100万平方公里荒地适合建设“光碳绿色油田”。以14平方公里的高日照荒地的“光碳绿色油田”为基准,每年大约可生产清洁燃料/原料约40万吨,每年可消耗掉二氧化碳约160万吨。清洁燃油等产物成本接近或低于现有化石能源。具有显著的“一石三鸟”效应,不但能够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还能带来巨大的绿色经济增长。

热路径是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工业余热和二氧化碳生产制造能源。以200万千瓦时火电厂的“热碳绿色油田”为基准,每年大约可生产清洁燃料/原料约40万吨,每年可消耗点二氧化碳160万吨。可见,利用该技术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绿色化改造,不但能够解决碳排放问题,还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是服务好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题中之义。有专家和机构估算过,实现碳中和需要数百万亿的绿色投资。比如,清华大学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提出了四种情景构想,其中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投资协会和落基山研究所估计,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领域需要投资70万亿元。碳中和要求金融应更加突出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碳中和领域倾斜,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增强金融服务碳中和的能力。

中国特色碳中和之路对于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随着技术产业大规模发展,能够使我国能源自给自足,不依赖进口,不受制于人。有利于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能源话语权和环境话语权,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