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拼图”匠人周永和:从农村走出的“吊装指挥官”

2021-07-22 11:03:59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中国科技新闻网7月22日讯 由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 嘉星一族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智慧蓝领》第二期7月24日周六晚18点开播。

2015年,在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施工现场,武船集团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起重工周永和与他的团队负责反射面单元吊装工程。他们遇到的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要把40多万块小面板拼装成4450块形状各异、尺寸不等的三角形大面板,安装到直径为500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面积)的一个巨型索状碗里。

周永和说:“就像在一百米的高空拼一个巨大的立体锅,吊装工具得比人的双手还要灵巧,下落安装和吻合误差不能超过两毫米。而且,每块反射面板都是独一无二的,纯铝合金材质又极易变形。一旦出现失误,发生碰撞,那就前功尽弃了。”

经过周永和与他的团队制定方案、精心研究,经过三个月反复实践、不断完善;白天做试验,晚上加班修改技术参数直至达到最佳效果,最终形成了国内首创的大跨径、大坡度软吊装方法。

2016年7月3日,4450块反射面单元提前一个月安装完成,还收获5项国家专利等多项成果。周永和巧手拼就世界最大“天眼”的故事,也登上央视《大国工匠》节目。

周永和出生于武汉黄陂的一个农村家庭,1990年他考入武船技校起重专业。在进入技校学习之前,他其实连吊车都没见过,但经过刻苦学习,他最终以文化理论课和技能实操课“双第一”的成绩进入武船集团。

干起重工,先从绑绳子开始。“开始是师傅指挥,我绑绳子,比较简单。后来我发现,工件能否按照预设角度到达指定位置,全靠绳子绑在哪,我就开始琢磨了。”跟着师傅绑3年绳子,周永和才开始单独指挥吊装。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周永和业余学习了专业相关的力学知识,自修了大学本科,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九环球和闭幕式的记忆塔都在鸟巢体育场中央,事先被放在地下的坑洞里。由于第二天开始就要进行比赛,就需要在开幕式结束当晚,完成九环球的拆除和记忆塔的安装。六边形的记忆塔,有五层,如果一层层安装,至少得半天时间。周永和想出采用多台吊车安装的办法。当晚,四台吊车在四个角度同时作业,仅用3个多小时,九环球的拆卸和记忆塔的安装就完成了。

2012年,周永和团队在建造世界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时,又面临巨大挑战,其提升高度一百多米(相当于30层楼),此工程分段异形,体积大 ,重量大(最重达200多吨),每节分段在狭小的舱室内翻身,定位都异常困难。通过团队共同努力,想尽各种方案和措施,克服各种不利条件,终于完成船箱吊装节点,保障后续整体调试运行,为通航奠定了基础。

周永和说:“当困难一次一次地扑面而来的时候,我认为对我自己也是一个个的机会,一个提升我自己的机会。”正是这种无惧困难与挑战的精神,周永和一次又一次顺利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2009年“辽宁号”设备安装、2012年“蛟龙号”试验厂房的安装工程、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安装工程、南海某岛礁建设、2016年FAST“天眼”工程中的4450块三角形反射面单元、2018年青岛峰会奥帆中心海上吊装、2019年武汉军运会开幕式舞台、2021年武汉黄陂大道吊装工程等。这也使得周永和成为业界有名的“吊装指挥官”。

工作28年,周永和平时和徒弟依旧天天练习绑绳子这些基本功。他说,一个高水平的起重工,除了要有悟性、肯吃苦,更重要的是能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周永和现在的徒弟白光杰,虽然年纪比师傅大,但说起师傅,白光杰一脸的崇拜:“能者为师嘛”。白光杰觉得跟周永和学起重,很有收获:“虽然现在的起重设备越来越先进,但关键时刻,特别环境中,还是师傅的土办法管用。”

周永和参与的重大项目遍布全国,大山深处、边疆海岛他都去过。因此,周永和也深感对家庭有所亏欠,无法像普通人那样经常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但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工匠应该有此觉悟,有舍有得。

“空中拼图”匠人周永和——2021“未来中国·工匠力量”《智慧蓝领》第二期将于7月24日周六晚18点,在百度百科、光明网、网易新闻、“我们的太空”知乎号、快手号、“之知科普”抖音号、头条号、微博等平台进行直播。

2021“未来中国·工匠力量”《智慧蓝领》大型线上直播节目第一季邀请到四位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大国工匠来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与精湛技艺,节目将采取嘉宾演讲、主持人问答的形式,围绕“挖掘精益技能,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展示技艺技能,传递工匠精神。

四位工匠分别是在万米马里亚纳海沟为深海科考队作设备保障的“深海匠人”周皓、巧妙搭建世界最大“天眼”FAST的“空中拼图”匠人周永和、摸索出以自己名字命名桥吊法的“桥吊状元”竺士杰以及88岁高龄仍坚守在壁画与彩塑修复第一线的“壁画医生”李云鹤。他们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却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同样的热爱与执着。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