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教授专访:科研为国,创新与使命同行

2024-01-09 16:21:12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作者: 吴黛 王凯欣

“科创中国”大湾区青年百人会(以下简称“大湾区青百会”),是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的首家区域性创新组织,汇聚了各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创投家。大湾区青百会不仅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一个创新引擎,推动着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作为大湾区青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热喷涂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特聘领军人才张小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青年科技从业者树立了榜样,在航空发动机新型热障涂层研究方面作出突出的贡献。

张小锋教授提出的热障涂层镀铝表面改性技术,被国际科技媒体Advances in Engineering评为“最具有科学和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首次被提出,现已实现型号应用。这项技术不仅很好地弥补了YSZ热障涂层的不足,还为航空材料领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张小锋教授深耕热喷涂技术领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目前,张小锋教授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件。担任《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Rare Metals》青年编委,以及《材料研究与应用》执行主编,主持了GF973项目课题、两机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十余个涂层项目。同时,张小锋还获选了国家优青、广东省杰青、珠江新星、广州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和广东省科学院杰出青年。

大湾区青百会在大湾区科创领域将发挥什么作用?作为年轻的科技从业者,在科研工作中有着怎样的独特经验和故事?就这些问题,12月7日,张小锋教授接受了《中国科技新闻网》的采访。

中国科技新闻网:作为大湾区青百会的会员,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参与了哪些具体的工作或项目?

张小锋:我主要负责参与承办不同类型或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目前我已经参与承办了大湾区青百会的学术沙龙活动,还牵头了一项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科学学术项目——“基于飞秒激光织构化的高性能环境障涂层制备及跨尺度界面合作力学表征”。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从国家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到广东省科技厅和基金委再到广州市科协的各级政府均为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项目支持,促进大陆地区与香港、澳门的学术交流。大湾区青百会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粤港澳相互了解,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实现更多的合作。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加入大湾区青百会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您对它的期望是什么?是否有个人愿景或目标希望通过青百会实现?

张小锋:我加入的初衷和动机是一体的。我国当前的国家战略是要打造一个一流的大湾区,需要加强与香港、澳门科技界的互动。我加入青百会就是想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和互动机会。而且我是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的博士后,所以对香港的很多高校都比较熟悉。

由于大湾区青百会刚刚成立,有些活动还比较笼统。未来,我希望这些活动能够根据不同的背景和领域进行专业性和交叉性的细化,使每个活动都能够让参与者有获得感。

我的个人愿景和目标包括学术思想和商业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我希望向香港科技界学习创新的科研方法和思想,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够把香港先进的技术和我的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商业价值。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是否了解香港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大湾区青百会的意愿?

张小锋:目前来看,在香港高校的来自大陆的老师比较愿意加入大湾区青百会,但一些来自中国台湾、东南亚、欧美国家的老师目前对加入大湾区青百会的兴趣暂时不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大湾区青百会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在以后的工作中大湾区青百会应该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也许能够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的青年科学家加入进来。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认为大湾区青百会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张小锋: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凝聚更多的青年人才,各类人才真正地融为一体,为大湾区做出贡献。大湾区青百会的社会责任涵盖了多个层次,包括学术科学探索的责任、民族认同感的提升以及汇聚人才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等。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认为在大湾区青年百人会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协作共进,促进彼此合作?是否有期望建立的具体合作项目或方向?

张小锋:我认为首先需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成员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通过分方向分领域的交流,大湾区青百会的成员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和新的思路想法,进而促进合作项目的产生。例如,如果我是从事航空发动机或材料研究的,与从事贸易的人交流可能只是停留在服务层面,但与同领域的成员交流则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化学反应。

关于具体的合作项目或方向,我已经通过青百会认识了很多香港的老师,并且已经与他们合作了多个项目,并且合作效率非常高。此外,地理位置的接近,交通的便利性也为我们的合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希望大湾区青年百人会提供哪些交流平台以促进会员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合作?您对于这些交流平台有何建议?

张小锋:对于交流平台的建设,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政产学研用金服”的思路,这样能够使参与者更加愿意持续参与,并增加平台的黏性。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邀请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参与,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可以在研究层面展开,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商业化进程。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来推动合作研究,而企业和投资方则可以在研究完成后参与商业化过程。这样可以使各方都获得实际利益,从而增加他们对平台的参与度和粘性。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认为青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您对于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贡献有何期许?

张小锋:关于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我认为应该有两个方面。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能够增强大湾区青年人的文化认同感,让他们更加融入这个区域的文化氛围。其次,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能够实现合作项目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我对个人的期许是能够在材料领域搭建更多与香港、澳门的项目合作。

中国科技新闻网:作为广东省材料所热喷涂中心副主任,您是如何走上材料科学研究道路的?有什么初衷或启发?

张小锋:我要特别感谢三位老师,他们是我的硕士生导师葛昌纯院士、博士生导师周克崧院士和博士后导师吕坚院士,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一直坚守在材料研究的道路上。在科学研究中,名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小孩子学画画一样,跟不同的老师学习,最终实现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

关于对我产生启发的点,是我的硕士生导师葛昌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口号是“材料报国,追求第一”。虽然这个口号听起来很空洞,葛昌纯教授一直努力践行这句口号,他的行为一直影响着我,我也一直按照这个理念来工作。我一直从事国防航空发动机的研究,这是一个使命与担当。我做的工作是否能为国家作出贡献,以及我的研究是否能引领学科的发展,这就是我的初衷。

中国科技新闻网: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等多个荣誉,这些经历对您科研事业的影响是什么?

张小锋:首先,这些荣誉是对我科研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锤炼了我的内心。前面每一次申请失败都提升了我的抗打击能力和毅力,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持和乐观的态度,也对我后续的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获得这些荣誉后,它们成为我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它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舞台,吸引了更多关注和资源,使我能够更广泛地与同行交流合作,拓宽科研视野和思路。

中国科技新闻网:作为青年托举人才,您在培养青年科研人才方面有何心得和看法?在团队建设中,您是如何促进协同合作,提高团队整体创新能力的?

张小锋:在人才培养上,我认为因材施教很关键,需要根据每个团队成员的特长和能力来分配任务,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满足不同的诉求。在团队管理上,激励机制是必要的,不能只“画饼”不落实,这样才能调动团队积极性,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科研创新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

张小锋:在科研创新方面,我认为要做出创新性的成果,首先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我们要以需求导向或问题导向来进行科研创新,围绕国家和行业的需求,并敢于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创新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中国科技新闻网:在科学家的身份下,您认为科学家在社会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担当?

张小锋: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我认为首先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科学家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也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并把它传递下去。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