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天慧教授专访:把科研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4-02-28 14:26:17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作者: 吴黛、王凯欣、李诗雨

“科创中国”大湾区青年百人会(以下简称“大湾区青百会”),是首家区域性联系服务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组织,旨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大湾区青百会涵盖了多方面的人才,包括青年企业家、科技工作者以及金融人才,将地方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囊括其中,形成一个完美融合的三角体。其中各个科研团队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学科交叉融合,他们各有所长,互相支持,从而迅速碰撞出更先进的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樊天慧教授就是大湾区青百会的一员。樊教授师从于欧进萍院士,从事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海上油气平台。

樊天慧以及项目团队凭着说干就干的魄力,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上风电第一期重点项目支持。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樊天慧以及项目团队研发建设了中国首台漂浮式风力发电系统装备——三峡引领号(三峡集团牵头)。樊天慧及项目团队的工作不仅在实验阶段取得显著成果,更致力于为工程服务,实现了中国漂浮式风电从零到一的突破。

除此之外,樊天慧教授还担任了多个重点项目课题的负责人。除了专业领域的成就,樊教授还是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并获得了广东省杰出青年,广州市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多项荣誉。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樊教授对大湾区青百会的责任和担当有怎样的见解?他的科研之路又有着怎样的历程?12月8日,中国科技新闻网对樊天慧教授进行了深入采访,聆听他的故事。

中国科技新闻网:请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生涯,以及作为大湾区青百会的会员,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参与了哪些具体的工作或项目?

樊天慧:我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其中博士阶段是大连理工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的。在学术方面,我师从时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院士,从事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海上油气平台。我的目标是进行深远海资源的开发,但当时主要集中在油气工程领域。

在2016年毕业后,我回到国内,加入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地理位置毗邻南海,而南海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位置,无论是民用还是军事角度,南海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在南海进行油气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建设逐渐兴起,我认为这与海洋油气发展的趋势相近。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发现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中国推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倡议来看,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都将非常有前景,所以决定将研究方向从深远海的油气资源获取转向海上漂浮式风电资源开发。

2017年开始我就转变了研究方向,2018年我们就获得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海上风电第一期重点项目支持。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我们项目团队研发建设了中国的首台漂浮式风力发电系统装备——三峡引领号。我们的工作不仅停留在实验阶段,更致力于为工程服务。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南海环境中的恶劣条件,包括台风和汹涌的浪流,并与三峡集团合作,共同实现了中国漂浮式风电从零到一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深耕这一领域。目前,我们的研究方向包括降本增效、新结构和新材料的研发等。除此之外,我们也考虑到运维后的收尾工作,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服务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虽然青百会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其中涵盖了多方面的人才,包括青年企业家、科技工作者以及金融融资方面的人才。这种组合相当于将地方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囊括其中。在这个平台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科技工作者可以为需要支持突破和发展的产业提供帮助,企业家则可以帮助寻找技术的落地途径,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能够帮助解决资金链问题,这个组织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融合三角体。

中国科技新闻网:能请您分享一下您加入大湾区青百会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您对它的期望是什么?是否有个人愿景或目标希望通过青百会实现?

樊天慧: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百人会则是一个响应国家号召、发动青年人才主观能动性的自由组建的青年团体。它的作用非常明确,即调动青年的各方面能力来服务“四个面向”,将能量结合起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的整体战略需求。组成一个有机的团体,形成更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从事的行业是海上风力发电,我们以前更注重于科技服务方面,但是我们发现单一的技术能支撑的内容有限,而将技术具象化为一个产品后,就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思考如何将我们的思维和技术变成一个可以复制和传播的产品,而青百会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这种想法的途径。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认为大湾区青百会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有没有具体的社会服务或公益项目建议?

樊天慧:青百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是发挥青年团体承上启下的作用,要真正地脚踏实地地服务于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对于社会服务公益项目方面,我认为青百会应该有一些科普方面的贡献,因为“科技兴国”也是国家倡导的重要主题,我们国家对科普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样才能让大家广泛认识到科技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我本人也做过一些科普方面的工作,比如配合China Daily超级工程栏目做了一期关于三峡引领号的视频,以及参与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为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科普教育等等。我觉得除了提供技术,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外,我们还有责任传承科学家精神,关注对孩子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影响和理想信念的认知,把科技兴国、实业兴国的概念传播到各个角落里面。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认为在大湾区青年百人会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协作共进,促进彼此合作?是否有期望建立的具体合作项目或方向?

樊天慧:实际上,由于大湾区青百会成立时间较短,我们仍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可以分为两条路线来走。首先,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例如,我从事的学科是工程领域的海洋工程,而有些人则从事机器人自动控制等不同学科。尽管从学科角度来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产业角度来看,我们有很多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地方。其次,我们需要打通三种不同人才之间的交叉融合。例如,在海上风电领域,我可以借鉴企业的思路和方法,将一些优秀的技术转化为社会服务产品,从而更好地助力国家经济发展。至于具体的项目,我们计划在年底进行商讨。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希望大湾区青年百人会提供哪些交流平台以促进会员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合作?您对于这些交流平台有何建议?

樊天慧:大湾区青百会是为国家和地方服务的组织,我认为青百会内部可以建立以产业为驱动的大平台,将科技、科研、企业和金融等元素整合在一起,在矩阵里打通一个圈,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契机进行头脑风暴,融合出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圈层。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认为青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您对于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贡献有何期许?

樊天慧:我认为青百会的发展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能够真实落地并服务地方经济和整个国家需求的优质项目。第二,青百会有责任帮助地方发展核心产业。

青百会目前还没有主席团具体分工,如果按照各个产业平台进行划分,我希望能够利用自己在产业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成果,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大家共同推进相关项目。

中国科技新闻网:作为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您目前主持的一些科研项目是什么?这些项目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樊天慧:我曾主持过广东省的杰出青年项目、国家面上和青年项目、军委慧眼行动的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以及多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重点项目和科技厅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课题。今年,我也获批了一项关于新材料海上漂浮式风电基础新型技术的产业研发项目。在三峡引领号的基础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如何进行这项工作的问题,接下来,围绕着之前提到的研究方向,我们将继续开展更多技术研发,为这个产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几位教授、副教授和老师,总共10个人左右。每个人都带领一些研究生,负责整体的研究工作。虽然团队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分工明确,各有所长,每个人都能在这条产业链上找到自己发挥光热的位置。

中国科技新闻网:您担任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等多个职务,您认为这些学术组织在船舶工程领域的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樊天慧:广东省作为海洋经济强省,正着力推进打造“海上新广东”的计划,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主要的支撑手段。目前,广东省在船舶海洋工程领域拥有雄厚的产学研用实力,众多科研高校、研究院所与生产建设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湾区,海洋经济已经形成了联动,包括政治上的支持,“政产学研用”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正在努力将北海工程结构圈里的产业链上的单位串联起来,打通整个广东省地区的供需链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除此之外,广州市青科协等社会团体也积极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难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总的来说,青百会、造船工程学会和青科协等组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国科技新闻网:作为学科领域的负责人,您在领导层面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领导智慧和管理经验?

樊天慧:实际上,无论是学科还是系里,组织领导的核心都是为组织的成员服务。领导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握宏观大局,明确学科方向和规划,关注社会需求并结合自身优势,引领学科未来走向。同时,领导还需要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合理分工,使团队形成具有强大内驱力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此外,领导也需要注重管理的艺术和策略,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实现人尽其用。

中国科技新闻网:作为科研工作者,您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研究项目中,最让您自豪的成就是什么?

樊天慧:中国的首台漂浮式风力发电系统装备,也是全球首台抗台风型的漂浮式风力发电设备——三峡引领号,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项目。虽然支撑科研项目级别不是最高的,但是它实现了领域内零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真正把科研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科技新闻网:作为广东省青科协常务理事,您如何看待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导?

樊天慧:在参加工作后,很多人都会经历一个迷茫的发展阶段。他们可能手上的资源并不多,需要靠自己去完成很多一线的工作。如果选择不好或者成果不突出,很容易被淹没在人群中。因此,我们给青年人做报告时,分享了三个心得体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第一,要立鸿鹄之志,展鲲鹏之翅。志向和目标是支撑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只有拥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能保持不盲目但乐观的态度,勇敢但不过于鲁莽。这样的高远志向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精气神,让他在工作中保持耐心和毅力。

第二,要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在工程领域,我们不仅需要专注于自己领域的研究,还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科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吸取产业中需要的所有学科的精华和长处,形成可以落地的技术成果。以产业为驱动,推动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第三,要持坚韧之心谋攻坚之举。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和努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坚守的心,不受外界干扰,坚定地走下去。只有通过啃硬骨头、解决卡脖子问题,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和进展。

中国科技新闻网:在青科协的工作中,您对于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有何期许和建议?

樊天慧:现在国家积极倡导青年人才担大任,做主角。当代这波青年人,尤其80后、90后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多地承担起重要职责和任务。我们青科协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历练和展现的机会,激励他们更快地进步。同时,对于已经有成果的青年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广东省政协,目前还是以中老年为主,这些社会的角色分工划分可以大胆地起用新人,我认为青年人是非常有理想有抱负,且有战斗力的。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