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我国卫健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基层诊疗人数过半

2022-07-15 10:22:34     来源:健康时报网

基层医疗卫生诊疗人数过半、医药费用下降、中医类医疗总诊疗人次12.0亿……2022年7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总结我国卫生事业在2021年这一年取得的成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玲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一份公报最令人欣喜、最振奋人心的数据就是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真正说明了我们国家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卫生诊疗人数过半

“其实近些年,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有着很深的感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去基层参与调研,2020年他来到了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葫芦村,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5G+智慧卫生室。

冯文猛回忆,“这个卫生室的智慧医疗做的非常好,卫生室里只需要放置一些终端检查设备,村医只需要会用这些设备就行,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疾病县、市的医生都可以通过远程连接直接回复,很多村民的基础疾病都做到了不出村便可以进行治疗。”

《202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也显示,“2021年总诊疗量中,医院38.8亿人次(占45.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5亿人次(占50.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4亿人次(占4.0%)。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增加5.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增加1.3亿人次。”记者注意到,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已经过半。

与《202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同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若干要求”的通知称,对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提出14条要求,包括加强资金投入倾斜、加强县域统筹、加强监测评估等。

多位社区医生向记者透露,“近几年,很多大型3级医院不断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记者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2021年医院与苏仙区白鹿洞街道共同打造“名医工作室”。工作室结合前几年的住院病人疾病分类,针对性邀请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专家名医于周二、周四定期前来中心坐诊。2021年共接诊患者56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三甲”医疗卫生服务。

“其实,202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明显增多跟疫情有一定的关系,受疫情影响,很多患者不能很便利的来到上级医院,便选择在基层先看一下。”李玲也指出,可能疫情过后,这一数据会再次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希望我们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让老百姓能够真正的信任我们的基层医疗服务,并且把疫情中建立的行之有效的分级诊疗的形式固定下来。

中医药发力:中医类医疗总诊疗人次12.0亿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文件,力度之大、覆盖之广前所未有,为中医药传承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近些年,中医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0亿,比上年增加1.4亿人次。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7336个,比上年增加4981个。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0.5万张,比上年增加了7.2万张。

“过去,选择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多数为中医适宜技术、慢性疑难复杂疾病和一些疾病的慢性恢复期。现在,选择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已经遍及所有系统疾病,尤其是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如重症肺炎的救治,急性脑卒中的救治等。”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谈起现在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津津乐道。

谈到中医药近些年取得的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刘良也说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迎来最好的历史机遇,保障政策不断出台、中医药的创新科技体制不断健全、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中医药就是我们的瑰宝,而老百姓和患者的信任则是中医药发展最好的自信和动力。”

惠民政策:多项医药费用出现下降

“买药可不用工资。”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的杨大爷是一位糖尿病患者,杨大爷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慢病补助,自己一个月要自费800多元买药,自从申请了慢病补助,再加上自己的医疗保险,每个月不仅不用花工资买药,甚至医保还会有剩余。

和杨大爷一样,来自河南省开封市的祝女士2019年切除了自己的左侧甲状腺,需要一直用药,“我服用的药物有雷替斯和乌苯美司,本来一个月的药费需要900多元,但是因为有慢病报销,我每个月只需要自己支付300多元。”祝女士告诉记者,很感谢这些年的政策,让我们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看病买药没有那么贵了。

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75593.6亿元,较上年有所增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卫生现金支出占比与去年完全持平。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在病人医药费用统计中,医院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有小幅度上升,但是医院次均门诊药费、住院药费均出现下降。而这一现象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费用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看到,近些年在药品集采制度的推行下,患者的药费有了明显的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都不高,但是能够出现下降已经实属不易,这也说明了这些年集采制度的推行真的给老百姓在买药方面带去了实惠。”李玲指出,另外我们还看到虽然我们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在增长,但是增速明显下降,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很好的信号。

此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协议期内221种谈判药报销1.4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年内累计为患者减负1494.9亿元。据新华社消息,2021年,三批集采次次瞄准“用药痛点”,400余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约50%;集采高值医用耗材再度“发力”,人工关节平均降价82%

“毋庸置疑,从公报的各方面来看,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都在稳步发展,这些成绩是我们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释放的‘寓健康于万策’的宗旨的体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国医疗改革近些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不断推行的集采、医保控费制度,越来越多地常见病、多发病纳入医保报销,异地医保报销的大力推进等等,多项制度都在切切实实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公卫防控:传染病防治一直在进步

“其实,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传染病防治一直在进步。”一直研究病毒性肝炎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虽然从数据上看,很多传染病的数据是在增加,但是这些大多数都是存量,近些年国家对于传染病的高度重视,传染病的上报制度不断完善,所以很多之前的病人都被统计起来。”

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72.7万例,报告死亡2.2万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布鲁氏菌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7%,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93.46/10万,死亡率为1.5733/10万。

国家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刘珏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多年的趋势看,我国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这体现了我国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成效。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乙肝为例,从我们课题组在全国开展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已经从既往的乙肝高流行国家降低为中流行国家。”

“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未来的防控难点要放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有限地区的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上。”刘珏提醒。(王艾冰、杨晓露)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